“如今繼續猛攻楚國。”李信一臉激動的向著桓漪稟告道。
“吾就知道大王會下令武安君攻楚。”
桓漪臉上也浮起了一抹激動笑容。
“上將軍。”
“如今末將是真的服了。”
“雖說此番武安大營是采取突襲,但楚軍在其北境布防已經多年了,武安君卻是在短短不到十日連續攻破了楚國邊境重城,又連奪諸多城邑。”
“十萬楚軍精銳死的死,被俘獲的俘獲。”
“大勝啊。”李信一臉激動的道。
“如今武安君大勝。”
“自北境一路而下,可直撲楚國都城。”
“如此來看,我軍反倒是不急了。”桓漪冷笑了一聲。
“上將軍的意思是拖住這項燕即可?”李信立刻會意。
“不錯。”
“楚國真正的精銳都是項燕麾下,二十萬大軍皆是聚集在這楚方城周圍。”
“這楚方城易守難攻,我軍圍而不攻,拖住項燕即可,必可取得成效。”
“至于滅楚,相信武安君一定可直撲楚都,只待攻破其都城,楚國必亡,這項燕死去了楚國腹地,必亡。”桓漪冷笑道。
“末將明白了。”李信當即點頭。
“此戰,楚國完了。”
“他們楚國的人心不齊。”
“承受吾函谷大營一擊就如同驚弓之鳥,如今武安大營再出,半載內,以武安君的統兵能力絕對足可攻至楚都。”
“此戰。”
“就由我函谷大營輔武安君拿下此功吧。”桓漪十分自信的說道。
“末將明白。”李信當即點頭。
“這一戰。”
“原本我就不該來搶的。”
“如若當初是武安君統兵來攻,或許早就已經攻破楚方城了。”
“這一戰如若不是武安君提醒,我函谷大營更是不復。”
“如此大恩,桓漪銘記。”
“此戰桓漪不爭功,只求輔助武安君取得這滅楚之功,助武安君登臨國尉之位,統領吾大秦兵權。”桓漪喃喃說道。
“末將定全力相隨。”李信也是一臉心悅誠服。
以前他覺得趙封年齡比他還小,所以有些輕視,但如今他是完全服了。
攻楚!
并非難事。
比之攻燕,攻趙。
攻楚則是更為簡單。
咸陽,朝議大殿!
“啟奏大王。”
“武安君率軍攻破了楚國北境十座城邑,十萬楚軍被武安君率軍斬殺超五萬,俘獲三萬余眾。”
“今武安君率領大營銳士一路南下強攻。”
“半載內,必可攻至楚國都城。”
尉繚一臉激動的稟告道。
“果然。”
“還是要武安君出戰啊。”
“武安君出戰,必有勝果。”
“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倘若當初直接是武安君率軍進攻,只怕我大秦軍隊已經斬滅更多的戰果了。”
“滅楚,快了。”
“只要將楚國覆滅,我大秦一統天下就真的指日可待了。”
……
眾多大秦朝臣紛紛議論了起來,很多都是對趙封充滿了敬佩。
大秦戰神之名,果真是名不虛傳。
聽著朝堂上議論紛紛的夸贊。
嬴政嘴角也翹起了一抹幅度。
每當自己兒子出戰,總是要給自己帶來大驚喜的。
“函谷大營在做什么?”嬴政大聲問道。
“啟奏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