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派了任囂統領親自來勸武安君歸都啊。”一旁桓漪笑著道。
“當初是異族血洗我華夏族人,吾趙封作為華夏族的一員,理當率軍還擊,這楚地可沒有異族入侵。”趙封笑著回道。
“武安君如此說,甚好。”
“末將也無需提前回去復命了。”任囂也是笑著道。
“其實。”
“原本吾還真是有想法的。”
“如今楚國已滅,神州僅存齊國,吾所想就是一鼓作氣將齊國覆亡,如此就可一統了。”趙封有些感慨的說道。
“君上。”
“你能夠想到,大王自然也想到了。”
“只不過這一次剛剛滅楚,而且楚國疆域極為遼闊,此戰持續一載,我大秦糧草與錢糧消耗不少,而且如今也即將入冬了,地處北疆的齊國可不好打。”
“至少都要過了冬。”桓漪笑著道。
“吾自然是明白,所以這才收了心思了。”趙封笑了笑。
當然。
如果是趙封的話。
那就不會等了。
他會親自率領這一支騎兵直接攻至齊國邊境,威懾齊國。
在歷史上的齊國就是不戰而降的。
憑借如今大秦的威勢,足可震懾,足可讓他們畏懼,最終不戰而降。
可現在秦王都不急,而且征伐楚國動用了兩個大營的兵力,糧草消耗的確是有些巨大。
——
時間一晃!
眨眼間,二十多天時間過去了。
咸陽城外。
當朝左相韓非親自在城門口等待著。
不僅是韓非。
城外還有數之不盡的咸陽百姓,城內城內,官道兩側都是匯聚看熱鬧的百姓。
“王大,你怎么也來了?”
“這快要入冬了,這么冷,你不是一向身子弱,竟然都來了?”
“廢話。”
“雖然我身子弱,但今日可是武安君凱旋歸來的大喜之日,我怎么能不來一見。”
“是啊,武安君可是我大秦真正的英雄。”
“聽說這一次楚國打得極為艱難,可是在武安君統兵之后,這么大一個楚國竟然在一年內就被我大秦給滅了,這一切都是武安君的統兵之功啊。”
“武安君,我大秦當之無愧的戰神。”
“武安君是當之無愧的天縱奇才,以武封君時才二十四歲,如今滅楚歸來,也才堪堪二十六歲。”
“每一次武安君凱旋歸來,我都在此等候迎接,昔日武安君還是主將的時候,我可就看到了武安君,據說這一次武安君歸都,大王可是要晉封武安君為國尉,統領吾大秦兵權啊。”
“任何封賞武安君都值,憑武安君的戰功,憑武安君為國所立的戰功,這一切都值得,縱觀大秦,也唯有武安君有資格。”
“不錯。”
“等到他日我大秦一統天下,如果大王要分封諸王,王位必有武安君一個。”
“對,武安君未來封王名副其實。”
……
趙封人還未至,可在咸陽城內外的百姓則是激烈的議論了起來。
總而言之是沿著趙封的戰功,還有趙封未來的地位做討論。
可以說。
趙封在老秦人之中的威望也是極大的。
老秦人。
崇尚武力。
而趙封則是武力的代名詞了。
這時!
“快看。”
“武安君的車駕來了。”
“六馬拉車。”一個聲音在城外響徹。
所有議論的百姓目光紛紛看去,墊著腳的,翹首以盼的。
在無數百姓目光注視下。
趙封的車駕逐步向著咸陽歸來。
而在趙封車駕后也是一個六馬拉車,自然是桓漪的。
兩個上將軍的親衛數千人護送歸來。
很快。
車駕來到。
一直在城門前的韓非也是有些動容,微微一笑:“恭迎武安君與桓漪上將軍凱旋歸來,奉大王詔命,韓非特在此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