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老臣幾乎已經絕跡,如今都是大秦的新銳,都是大秦的新貴。
如若不是因為趙封。
呂不韋或許還能夠看到王綰他們,他們自然是認識呂不韋的,在那一朝,呂不韋乃是百官之首,甚至于國尉都有所不及。
如今。
已然大變。
當然。
如果沒有趙封。
呂不韋或許永遠也不會再出山,必會歷史流傳而下,被秦王政賜死了。
“仲父。”
嬴政凝視著眼前的身影,眼中也涌現了一種懷念之色。
昔日在趙為質子,歸于大秦之后。
嬴政就一直都是在呂不韋身邊接受教導的,可以說,呂不韋對他有教導之恩,而且在之后為王,如若不是呂不韋出手,或許他也不可能再見到自己的阿房了。
“陛下當真是沒有讓先王失望。”
“天下歸一,天下一統。”
“沒想到老臣還能夠看到這一日。”呂不韋站直身體,微笑著,言語之中盡是對嬴政的認同。
聽到這。
嬴政的心底也是十分觸動。
“仲父能夠出山。”
“朕,甚悅。”
嬴政笑著說道。
隨后。
俯瞰著滿朝文武,大聲道:“諸卿。”
“朕的仲父,今日歸來了。”
這一聲落下。
滿朝文武紛紛帶著敬畏之色,向著呂不韋躬身一拜:“參見文信侯。”
“見過諸位大臣。”
呂不韋微微一笑,雙手合禮,向著左右兩列的大臣回禮。
“國策施行。”
“朕處置國政繁瑣,今召文信侯歸都便是為了讓其輔助朕處置繁瑣國政。”嬴政俯瞰著朝堂,帶著毋容置疑的語氣。
在秦始皇面前。
在趙封面前。
可沒有什么均衡朝臣之道,只有皇帝的霸道,交代臣子,臣子去辦,而不是被臣子所操縱。
他的話就是圣旨。
面對這一聲,無人敢反對什么。
“自今日起。”
“朕,重立相邦之位。”
“居左相與右相之上。”
“縱觀朝政,直接受命于朕。”
“若非國之大事,地方政務,民政民生,皆由相邦執掌。”
“日后左相與右相職權之分,將由相邦具體劃分。”嬴政當即宣布道。
隨著嬴政話音落下。
一旁侍奉的內侍立刻捧著一個裝著相邦之印的盒子,緩步走到了呂不韋的面前。
看著眼前的相印。
還是當初自己的那一尊。
呂不韋眼中也涌現了一股感動之色。
“老臣,謝陛下信任。”
呂不韋雙手接過相印,躬身一拜。
重立相邦。
對于嬴政而言并不是太大的事。
在武臣之中,國尉為極。
但文臣則是分為左右兩相。
相比于武臣卻是低了半級,如今重設相邦,也是設立了一個與國尉相當的位置。
同樣。
對于國政處置也是有大用,能夠極大的為嬴政分擔。
“諸卿。”
此刻。
趙封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