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疆之地,牧場大多歸于兩族權貴把持,普通牧民也需要上貢諸多賦稅方可存身。”
“雖說是異族,我大秦需防之,但吾大秦仍可對這兩族平民施仁政,同樣以戶籍為主,賜與牧場,賜予作物。”
“如此一來,異族貴族的號召之權也將削弱。”
“除此外。”
“北疆遼闊,需再設州郡,方便規整吾大秦治理。”李斯站出來啟奏道。
“恩。”
嬴政點了點頭,十分贊同。
對待異族,自然是不可能一味苛責,也需要施展仁政,否則一味苛責下去,他們必會承受不了而反。
如今治理異族取得成效的就是圖安與句麗兩地。
以異族治理異族,但同樣施行大秦的分田之策,他們與大秦華夏九黎族群不同的只有三個,一則,賦稅高上了兩成,二則是不允許修煉武道,也修煉不了武道,三則就是他們為徭役的年限為五載,華夏九黎一族則是兩載。
除此外。
他們其他都是與大秦子民一樣。
當然。
哪怕是如此。
如今這兩國百姓的日子也比曾經要好上幾十倍。
他們對大秦也是呈感恩。
“北疆遼闊,諸卿覺得可劃分多少個州郡?”嬴政俯瞰朝堂問道。
“回陛下。”
“老臣覺得,理當劃分至少五個州,五十個郡,唯有如此,才可將這三千多萬的異族切割分離,讓他們不會再有凝聚之力。”呂不韋思索一刻,大聲道。
“依仲父所言。”
“就劃分五個州,五十個郡,至于縣城則是依情況而劃分。”
“此事,朕全權交給仲父去辦。”
“州牧,郡守,縣丞,諸官吏人選仲父全力操辦,名單擬定后,上奏于震。”嬴政沉聲道。
這種事情,嬴政自然是不會親自去議定。
如今大秦人才輩出,朝堂大臣足可應對諸事,嬴政自然不會事事親力親為。
“皇祖父。”
“天玄鏡乃是我大秦治國連通疆域之本,北疆萬民也理當賜予天玄鏡,吾大秦可更好治理,官府傳訊,恩澤下達,必可讓北疆萬民歸心。”
“當然。”
“北疆也必須留下兩個大營兵力鎮守。”
“孫臣以為,北疆與鎮北兩大營當鎮守北疆之地,仁政施行,但必須也有兵鋒震懾。”
在階梯下的趙啟站出來啟奏道。
聞言!
嬴政臉上浮起一抹欣慰的笑容。
“啟兒說得對。”
“自當如此。”
嬴政笑著道,直接同意。
“仲父,天玄鏡賜予列入治理。”
“國尉。”
“你傳旨給蒙武與李牧兩位將軍,命他們鎮守北疆之地,如若有異族造亂,殺。”嬴政沉聲道。
“臣領旨。”
呂不韋與王翦當即領旨。
這時!
淳于越站了出來:“啟奏陛下,自九州州府學宮,有五千學子自各州而來,入了都城學宮,準備接受朝廷考校。”
“此番不知何人監考?”
“還請陛下降旨。”
此番。
一載過。
第二批自州府學宮而來的學子也要經過考校入朝為官了。
而在一年前,第一批自州府而來的學子已經有很多通過了考校,入朝為官。
至于第一次考校的考官,自然是趙封。
“皇祖父。”
“學子乃是我大秦未來的頂梁柱,孫臣請命前去監考。”
趙啟當即請命道。
“好。”
“啟兒你有此心,足矣。”
“此番監考就交給你了。”嬴政大笑著道。
“謝皇祖父。”趙啟高興的應道。
“如今天下學宮情況如何了?”嬴政看向了淳于越問道。
“回陛下。”
“政務之道,兵家之道,武道,仙道,煉丹,煉器,陣法……百家之長,自郡學宮啟就開設了諸多,如今學子并非一門一人,而是涵蓋吾大秦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