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儒怎么可能不要政績呢。
他能接任省城市委書記,本身的能力只是其次。
主要得益于吳新蕊的推薦,以及隨之而來的“大地震”。
盧系陣營大規模落馬,也變相地清除了他的競爭者。
但并不代表,他就能高枕無憂,特別是在前任如此亮眼的情況下。
他必須要有自己的成績,才能堵上悠悠之口。
甚至不能平庸。
但坐到這個位子,起碼的城府也是要的,黃文儒神情不變,只是身體微微前傾。
“喔,怎么回事?”
劉清明把自己與于惠嫻見面的事情說了一遍。
黃文儒秒懂,他在市長任上,干得最多的就是招商引資,對這些商人的意圖一清二楚。
也就是說,這件事,對方有興趣,現在就看政府這邊能拿出什么條件了。
按劉清明的設想,這個工業園,最好是雙方合資,掌握一定的股份。
原因很簡單,未來研發出來的技術,可以共享。
至于資金,前期可以以土地、廠房等方式折算,保持在董事會有一定的發言權即可。
這樣也不會受到對方的過度抵制。
黃文儒奇怪的是,在這件事里,劉清明能得到什么?
他是個鄉鎮干部,還是林城的鄉鎮干部。
這么費盡心思為云州拉項目。
難道只是因為吳省長千金的關系?
可吳省長已經高升了啊。
黃文儒可不會認為,對方需要用這種方式向自己示好。
劉清明看出了他眼里的疑惑,大方坦誠。
“我希望,項目落地以后,能夠給我們云嶺鄉一定比例的用工數量。”
原來如此,黃文儒的疑惑變成了驚訝。
人家是想方設法聯系工廠推銷工人,他可倒好,沒有工廠,就自己推動一個項目。
推動一個與自己轄區毫無關系的項目。
只是為了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出路。
這樣的主觀能動性。
黃文儒從政這么多年來,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干部身上看到過。
他一時間都不知道說什么好。
要不是自己的閨女太小,他都想招個女婿了。
被黃文儒用一種復雜的眼神盯著,劉清明有些不把握。
“放心,我不會要太多,給我們一千個名額就行。”
黃文儒失笑著擺擺手:“不是這個問題,如果真得能談成,用工名額不是問題,我作主了。”
劉清明大喜過望,連連表示感謝:“太謝謝了,您可幫我大忙了。”
“具體說說吧,要怎么談?”
劉清明把自己的思路和盤托出,他記得華夏在入世后,開始布局it相關產業。
其中引進日韓技術,付出了很大代價。
也走了一些彎路。
華夏一直在相對落后的技術上進行自主研發,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繼。
逐漸實現了彎道超車,填補一項又一項空白。
劉清明并不指望呆資企業能提供多先進的技術,但有這么一個成功的模板在這里。
其他地區引進同樣的技術時,至少可以與外資進行討價還價,而不是任意讓人拿捏。
他目前的級別,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
好在,僅僅是這一步,也足夠讓黃文儒動心了。
真正的高新工業園,投資額十億計。
這是可以讓他付出很大代價的政績!
一千個用工名額算什么?
增加一點稅收優惠又算什么?
黃文儒站起身,鄭重地朝他伸出手。
“劉清明同志,謝謝你。”
劉清明趕緊站起來,伸手相握。
思路歸思路,真要談判,還有很多事要做。
那就不關劉清明的事了。
他相信,黃文儒也好,于惠嫻也好,都不會在這點小事上。
違反自己的承諾。
解決了來省城最大的問題,劉清明心情很放松。
離開市委前,他告訴胡金平,下班以后去附近一家叫“彼岸”酒吧。
胡金平有些猶豫,因為他的時間不是自己的。
劉清明讓他放心,已經在黃書記那里幫他請好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