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明跟著他去登記,也看到了云嶺鄉最大的軍火庫。
這一看不要緊,他整個人都傻了。
后院一進門,就是一臺大家伙。
方明輝見他看得認真,介紹:“這是65式37毫米雙管高射炮,部隊退下來交給我們的,我來的時候他就在這里了,當時鄉里的民兵營還有個高炮排呢,一共裝備了三門,現在就剩這一門了。”
劉清明一怔:“你是說,它還能打?”
“當然了,庫里還有十多個基數的炮彈,每年全縣演習的時候,都會拉出來轟幾發,保養得可好呢。”
劉清明無語,前世禁槍那么嚴格的國家,連汽槍槍口動能超過一定數量都要入刑的國家。
堂而皇之地將這么個大殺器,就這么擺在院子里。
以至于,當他進入庫里,隔著柵欄,看到里面擺得整整齊齊的輕重機槍。
已經沒什么感覺了。
登記手續十分嚴格,劉清明要填寫用途,使用時間。
方明輝還特意叮囑他:“打完了,彈殼撿回來,要對數的。”
他領到的是一支保養得不錯的56半,以及滿滿一夾子彈。
一共十顆。
更讓他驚喜的是,折疊于槍管下的三棱刺。
這可是真正的原裝貨。
除了槍彈,劉清明還領到了一根武裝帶,用于攜帶裝備。
他將帶子系好,把子彈夾收入小包中,背上56半,走出軍械庫的大門。
方明輝跟在后面不住地叮囑,等到劉清明騎上自行車離開,他馬上打了個電話。
“趙書記,剛從我這里離開,沒有,就領了一支槍,應該去山里了,明白,我馬上處理。”
東山村村委會,老支書甘新華已經70多歲了,身體依然很健朗。
山里氣溫低,堂屋升著一個火盆,枯枝在火苗的灼燒下,發出“噼啪”的聲響。
“老叔,這都好幾天了,也沒個信,這個劉鄉長是不是又在耍我們?”
甘宗亮黝黑的臉龐,在火光的照耀下,顯得紅彤彤的。
村長甘如柏往火盆里添了幾根木柴,接口道:“不好講,鄉里的人,說話不算數,又不是一回兩回了。”
甘新華抽著大煙桿,半晌才開腔:“這個劉鄉長,我打聽過,確實不一般,他來了咱們云嶺鄉,見天地往村子跑,20多天跑了七八個村子,也不要殺豬,吃飯還給錢,看看吧,不是還沒到五天嗎,急個俅。”
“過完年,我也想出去打工,家里那些地,種到頭也沒幾個錢,沒意思。”
“劉鄉長不是說,有招工名額嗎,或許不用去南方。”
甘如柏也說:“南方工資是高,花銷也大,搞不好還白跑一趟,不如等等吧。”
甘宗亮悶悶地說:“再不搞點錢,小麗就要外嫁了,他爹相中了一個城里人,人家給300塊彩禮呢。”
甘新華無語,東山村在他的手里,一年連三百塊都不一定搞得到。
讓這個老游擊隊員沒臉多說什么。
甘宗亮看出了他的郁悶,反過來勸他:“老叔,不關你的事,你為大家操的心,我們都知道。”
“有什么用,你要是娶不上媳婦,我就是死了,也沒臉去見你爹。”
氣氛一下子變得沉重,三人都是無語。
突然一個村民跑進來,喘著大氣說:“支書、村長、亮哥,來了。”
甘宗亮沒好氣地瞪著他:“什么來了?神臺村的人?”
“不......不是,鄉長,鄉長來了。”
三人一驚,繼而一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