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于工作,劉清明將帳篷設在了工地旁,親自出任公路建設總指揮。
設計方是省建筑設計院,并由專家帶隊進行實地測量,最終確定方案。
大部分路段依托原有基礎,盡量減少施工難度,降低成本。
為了進一步節省開支,每個村都動員了十名青壯年,跟著施工方的專業隊伍一起工作,順便接受對方的訓練。
今天要完成一處爆破作業,劉清明親臨現場,以防村民們不聽指揮,釀成傷亡。
他向一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說:“陳工,一定要保證所有人退出安全距離。”
陳工是設計方的代表,負責工程監理。他推了推眼鏡,看著施工方的項目經理帶著爆破組正在往回退,回答道:“檢查了兩遍,也拉了警戒線。就怕有村民好奇心重,留在山上不下來看熱鬧。”
劉清明轉頭叫來甘宗亮。
他是東山村的隊長,現在負責協助管理所有參與工程的村民。
“再去檢查一遍,確保我們的人都在,山上沒有閑雜人等。”
“好嘞!”甘宗亮馬上跑出去,拿起一支紅色的小旗向遠處山頭用力揮舞。
很快,遠處的山坡上也有旗幟晃動,傳來回應。
他布置的人手在封鎖線外,擋住了所有試圖進入作業區的村民。
等到爆破組返回,再一次清點人手,確定無誤后,項目經理對劉清明點點頭,然后摁下了起爆按鈕。
“轟——轟轟——”
三十幾處炸點依次炸響,山體發出沉悶的震動,巨大的石塊從崖壁上滾落,掀起漫天的塵土。
“一、二、三……三十三、三十四。”
幾名技術員在心里默數著爆炸聲響,核對之后向項目經理報告,“所有炸點全部起爆,無一啞火。”
經過檢查,爆破達到了預期效果,沒有人員傷亡,劉清明也松了一口氣。
等到山體平穩,塵埃稍落,大型施工車輛開始入場。
甘宗亮也帶著村民們,在項目經理的指揮下進場作業。
他們從最簡單的土石清理入手,一步步學習工程建設和施工方法。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未來將會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拉出一支合格的有資質的建設隊伍,也能解決一部分村民的長遠生計問題。
眼下這條公路便是劉清明目前工作的重點。
鄉政府的日常工作,有副鄉長于錦繡和其他幾名黨委委員協助完成,大都是些瑣碎小事。
只有這條路的修建,涉及到鄉里最大一筆資金,交給誰,劉清明都不放心。
即使他已經和趙元佐達成協議,但這筆錢真要被挪用了,對方也能找出一百個理由。
還不如自己親自經手。
三十多公里的水泥混凝土公路,設計工期十一個月。
公路等級三級,雙向四車道,不設中央隔離帶。
考慮到重載車輛的通過能力,對路面路基有更高的要求,也會相應延長施工時間。
劉清明不懂專業技術,他選擇相信專家的建議,質量永遠是第一位的。
這對他而言,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下午六點,太陽還沒下山,于錦繡帶著一群婦女為工地上的人送來了熱菜熱飯。
村民一天有十塊錢的勞務費和兩塊錢的飯補,按三百天的工期來算,一百四十人的用工成本在五十萬左右。工資按天結算,絕不拖欠。
劉清明把二百八十塊錢的飯錢交給于錦繡,又把一千四百塊的勞務費分別交給甘宗亮和其他村的隊長。
一天的工作,就算正式結束了。
他拿出自己的搪瓷飯盒,正準備去大鍋前打飯,于錦繡卻快步跑了過來,遞給他一個漂亮的飯盒。
飯盒是粉色的,上面還有著明顯女性特征的卡通圖案。
劉清明沒有接:“你不用給我開小灶,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要搞特殊化。”
于錦繡卻不收回手,執意道:“你先看看再說,看完再決定要不要還給我。”
劉清明不解,就算里面是山珍海味,他也不可能在眾人面前搞特殊。
但于錦繡卻是不依不饒,一定要他看。
眼瞅著兩人這樣拉拉扯扯,周圍不少村民都投來好奇的視線。
劉清明只好接過飯盒,打開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