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明之所以會想到板藍根,緣于即將到來的一場席卷全國的疫情。
他之所以記得那么清楚,是因為疫情發生的時候,他正身處發源地臨海省,可以說從頭到尾經歷了全過程,也清楚地記得它的傳播途徑和范圍。
這場疫情要到明年年末才會被發現,短短半年時間,便波及到了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也是國家在改開之后,首次應對一場全國性的疫病災害。
可以說,這場疫情,為20年后那場更大規模的災害做了一個預演。
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國家建立起針對重大災害的應急管理機制,讓華夏成為全球中絕無僅有的擁有快速反應機制的國家。
一年后的這場疫情,持續時間雖短,造成的影響卻極為深遠。
他記得,當時人人都在搶購物資,社會上謠言滿天飛,甚至有專家稱鹽能殺菌,導致群眾瘋狂搶購食用鹽。
劉清明現在人微言輕,也沒打算做什么驚人之語,但事前做點準備工作還是可以的。
畢竟臨海是沿海開放省份,清江省有不少人會去那里打工,疫情爆發的時候,臨近年底,回來的人肯定不會少。
到時候,他會向吳新蕊提個醒,這就是他能做的全部事情了。
而對于云嶺鄉來說,相對封閉的狀態,也會大大地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
只要防御得當,不會有什么問題。
劉清明想的是另一個事。
那就是由防疫指揮部的專家所發布的對疫病有一定治療效果的藥物中,明明白白地寫著板藍根顆粒、沖劑等中成藥。
這些藥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眼前這些野草一般的作物。
東山村背靠蒼云山,與其他村子相比,缺少水源,林木坡地眾多,或許可以在這類經濟作物上做做文章。
利用這一年多的時間,搞出一定規模的種植面積,說不定可以讓東山村的村民獲得不小的收益。
甘如柏看到劉清明對著一株花花草草作沉思狀,萬分不解,又不敢打擾他的思路。
等了一會兒,劉清明站起身說:“不用走了,回去吧。”
兩人又往回走,甘如柏忍不住問:“劉鄉長,那個草有搞頭?”
“現在還不好說,可能有。”
甘如柏又說:“劉鄉長,你對東山村已經很好了,如果真沒啥辦法,那也是我們的命,不如,讓亮子他們出去搞建筑,也能賺點錢。”
劉清明停住腳,轉身看著他:“喔,你們對建筑隊有興趣?”
甘如柏說:“這次修路,亮子帶走了十個人,他回來說,你讓省里來的專家教他們,他一定會好好學,將來就算不種田了,也能拉出一支隊伍,解決村里不少人的工作。”
劉清明說:“他有興趣,我很高興,不過那是兩碼事,我已經有了思路,一定會想到辦法,讓你們村有個穩定的收入。”
甘如柏說:“我看出來了,你對我們是真好,跟著你干,我們都有盼頭。”
兩人回到村委會,意外地看到于錦繡回來了,屋子里還有個男孩子,五六歲的樣子,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
劉清明叫了一聲:“于錦繡,工作怎么樣,還順利嗎?”
于錦繡看了男孩一眼,把他拉出屋子。
劉清明不解,問:“怎么了?”
于錦繡小聲說:“那幾家人還有些抵觸,不過村支書和我一起做了些工作,他們不會去鄉里鬧,目前留在村里的孩子還有9個,男孩他們都不愿意放,女孩也沒答應,不過有所松動,看看媽媽們的意愿吧,我估計,也沒有幾個愿意看到這些孩子。”
劉清明默然,對于被拐的婦女來說,這些孩子,或許是她們不愿意回憶的過往。
他說:“唉,你盡力了就行,那個孩子是愿意跟他媽走的?”
于錦繡搖搖頭:“他也是被拐來的,賣到了村里,因為年紀有點大,記事了,死活不愿意跟著那家人,被......打得有點狠。”、
劉清明怒火又上來了,說:“那還等什么,回鄉里,給他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