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的人工養殖,國內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劉清明說,“我約了農科院的技術人員,這兩天可能就會到,他們先實地考察,看看究竟行不行。如果可行,這是一條很好的路子。”
趙元佐合上材料:“辛苦鄉長了。我看這些路子可行,到時候我們上會討論一下,就照你說的執行吧。”
劉清明感謝了他的支持,話鋒一轉:“我收到一個消息,我們鄉可能馬上就要免除農業稅了。”
趙元佐和于錦繡同時一驚一喜。
于錦繡是喜,趙元佐則吃驚地問:“消息可靠嗎?”
“八九不離十,文件可能很快就會下來。這事我昨天也向汪市長匯報了,市里應該也會有所準備。”
于錦繡喜上眉梢:“太好了!這樣一來,村里的工作就好做了。”
趙元佐卻沒有她那么高興,他皺著眉:“鄉里還指望著這點收入呢,這可怎么好?”
劉清明安慰他:“書記,我已經想好了。咱們鄉和河口鄉是幫扶對子,我們有困難,可以先找他們應個急。我答應了祁鄉長,和他們共同開發蒼云山的煤礦,他們幫我們解決今年的財政,就算是借,應該問題不大。”
趙元佐的臉色稍霽:“那行吧。你先聯系一下祁鄉長,盡快把這事落實。不然年底發不出工資,干部群眾都會有意見。”
“不管怎么樣,先把教師工資解決,”劉清明說,“等希望小學建成,咱們找不到老師,那不是白瞎了。”
趙元佐又犯愁了,就算建了新學校,哪有老師愿意來。
“太難了,”他搖搖頭,“我們云嶺鄉從五年前就打報告,市里說,批給你們,人家也待不住,那不是白給?一直沒給咱們批。”
“不批更沒人來了。”劉清明說。
于錦繡也說:“是啊,我娘家堂妹,師范畢業,分到咱們鄉,她寧可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下來,收入太少了。”
“師范生怎么可能沒編制?”劉清明不解。
趙元佐說:“不是師范生沒編制,是我們鄉沒編制給人家,人家怎么可能來。”
“如果我能給她弄到編制,她愿意來嗎?”劉清明問。
于錦繡立刻說:“那肯定愿意啊!咱們小學七八個老師,一共兩個編制。前兩天我去看了王校長,他說又有兩個老師打了報告要辭職,實在是待不下去了。”
劉清明看了看兩人,慢悠悠地說:“于委員,你去跟王校長講,名額我來弄。先弄一個,讓老師們都安安心。我保證,兩年之內解決他們的編制問題,兩年以后,如果他們還想走,我們絕不強留。”
趙元佐的身體猛地坐直了:“劉鄉長,你真能弄到編制?”
“有希望,”劉清明說,“我是這么想的,如果我們申請的編制是戴帽子的,是不是更容易批?”
趙元佐皺眉:“那有什么用?”
于錦繡不解:“什么是戴帽子?”
“就是定點、定人、定崗。如果她想走,編制得留下。”劉清明解釋道。
于錦繡說:“那有什么問題?有編制就是鐵飯碗,誰會不愿意?”
劉清明看向趙元佐:“趙書記的意思呢?”
趙元佐擺擺手,有些敷衍地說:“你要是真能弄來,也不錯。”
“那我可真去弄了。”劉清明說完,給了于錦繡一個示意。
于錦繡馬上會意,站起身說:“我這就去跟王校長說。”
兩人離開書記辦公室,于錦繡悄聲說:“鄉長,你是不是打了埋伏?”
劉清明說:“聰明,我已經拿到編制了,就是想試試,看看他的反應。”
于錦繡說:“趙書記有個本家侄子,高中畢業一直呆家里,他就想給他侄子謀個差事,要是教編那不得搶破頭,幸好你沒拿出來。”
劉清明笑了笑:“現在拿出來,他也不一定看得上了。”
于錦繡想了想,抿嘴一笑說:“劉鄉長,你真狡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