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真快。”
“我就知道會這樣!”趙元佐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卡我們脖子了。市財政局的張副局長,他外甥女想來當老師,我給拒了。這下好了,報復來了。”
劉清明看著他:“一般這種情況,鄉里怎么處理?”
“還能怎么處理?”趙元佐攤開手,“派人去市里催,去磨。就算你我親自去,人家也能跟你打太極。反正工資不是他們的,他們不著急。”
“找汪市長呢?”劉清明問。
“汪市長?”趙元佐搖頭,“他是空降干部,來清南市還沒你時間長。市里這些部門,哪個不是盤根錯節?他說話,壓。”
“那就只能找何書記?”
“劉鄉長,我知道你在省里有關系。”趙元佐看著他,語氣變得嚴肅,“可關系不是這么用的。這個月你找關系,把錢要下來了,下個月呢?下下個月呢?修路的錢,養殖場的補貼,他們有的是辦法卡你。你的關系,能一次次幫你解決這種小事嗎?人情,是用一次就薄一次的。”
劉清明沒說話。這個道理,他比趙元佐更清楚。
關系要有來有往才能維持,光用不給,遲早有用光的一天。
難道為這點事,找吳省長?
“他們要走流程,是吧?”劉清明站起身,“那就走。我不找關系。我們云嶺鄉是貧困鄉,發不出工資,財政困難,不是很正常嗎?”
趙元佐愣住了,他以為劉清明要硬闖財政局。“劉鄉長,你可別亂來。不值得。”
“放心,”劉清明說,“我這個人,最守規矩了。一切按組織程序來。”
第二天一早,劉清明就帶上會計老陳,開著他那輛半新不舊的拉達車,去了清南市。
市財政局的大樓很氣派,進出的人都步履匆匆。
劉清明和老陳直接上了三樓,找到了預算科。
辦公室里坐著三四個人,有的在看報紙,有的在聊天。看到他們進來,只有一個年輕人不情不愿地抬起頭。
“你們找誰?”
“你好,同志,”劉清明很客氣,“我是云嶺鄉的劉清明,想來咨詢一下我們鄉六月份的工資撥款問題。”
年輕人一聽“云嶺鄉”三個字,表情沒什么變化,但動作慢了下來。他翻了翻桌上的一本記錄,說:“哦,這事啊。領導還在研究,你們的試點情況比較特殊,要綜合考量。回去等通知吧。”
標準的官話,一個字不多,一個字不少。
老陳還想爭辯幾句,被劉清明拉住了。
“好的,謝謝同志。”劉清明點點頭,轉身就走。
出了財政局大門,老陳快憋不住了:“鄉長,他們這不就是明擺著刁難人嗎?我們就這么走了?”
“不走還留在那里吃午飯?”劉清明打開車門,“明天再來。”
“明天?”老陳不解,“明天來,結果會有什么不一樣嗎?”
“不知道。”劉清明發動了汽車。
第三天,還是那輛拉達車,還是那個時間,停在了市財政局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