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云嶺鄉政府大門口。
一輛白色的中巴車緩緩停下,車身貼著“清南市財政局”的標識。
從車上下來七八個人,為首的是審計科科長童鑫,四十多歲,戴著眼鏡,手里拎著黑色公文包。
“就是這里?”童鑫看了看鄉政府門口的牌子,眼神帶著挑剔,“還真是古色古香啊。”
由于鄉里在修路,他們不得不繞小道,路窄不說,還很危險。
顛了將近三個小時才到,每個人的臉色都不好看。
“童科長,云嶺鄉很穩得住嘛,連個接待的人都沒有。”身邊的副科長李躍進說,“我看我們要好好“檢查檢查”。”
“嗯,重點查什么,張局都交代過了。”童鑫推了推眼鏡,“別的不說,重點是600萬修路款的使用情況,還有那些扶貧項目的錢,我就不信他們能做到滴水不漏。”
剛走到門口,副鄉長于錦繡就迎了出來。
“各位領導辛苦了!”于錦繡臉上掛著職業性的微笑,“我是鄉宣傳委員于綿繡,劉鄉長正在會議室等您們。”
童鑫打量了一下于錦繡,眼中閃過一絲異樣,顯然沒有想到這么偏的鄉下,會有如此美色,他故作矜持地點點頭。
“帶路吧。”
會議室里,劉清明和財政所長程新建已經在等候。桌上擺著厚厚一摞賬本和憑證。
“歡迎檢查組蒞臨指導!”劉清明站起身,伸出手。
童鑫和他握了握手,坐下后直接開門見山。
“劉鄉長,這次我們是奉市里的指示,對云嶺鄉的財政支出進行專項審計。希望你們配合工作。”
“當然配合。”劉清明示意程新建,“老程,所有賬目都準備好了嗎?”
程新建將賬本逐一攤開:“都在這里了。”
“童科長,這是我們鄉近兩年的所有支出憑證。從大項目到日常開支,每一筆都有詳細記錄。”
童鑫隨手翻開一本賬,仔細查看。
“這里,辦公用品采購,一次性買了12臺釘書機?你們鄉也不窮嘛。”
程新建連忙解釋:“是的,鄉里原來的設備都老化了,正好遇到財政撥款,就統一更換了。”
“憑什么一次買12臺?”童鑫的語氣帶著質疑,“是不是存在浪費?”
劉清明插話:“童科長,我們鄉政府加上各村委會,確實需要這么多設備。而且集中采購價格更優惠。”
他不輕不重地刺了一句:“12臺,也沒到100塊錢嘛。”
“這是錢的問題嗎?”
童鑫冷哼一聲,繼續翻賬本。
“食堂開支,一個月花了8千塊?”
“我們鄉有十五個工作人員,加上經常有村干部來開會,還有招待費,這個開支很正常。”程新建答道。
“正常?”童鑫冷笑,“市直食堂的招待費一個月才兩萬,你們一個鄉會有這么多?”
于綿繡在旁邊聽著,心里有些不舒服。
這明顯是在雞蛋里挑骨頭。
劉清明依然保持平靜。
“童科長,我們鄉的食堂不僅承擔工作人員用餐,還經常接待上級檢查組和兄弟鄉鎮的同志。成本確實會高一些。”
童鑫記下幾筆,繼續往下翻。
整個上午,檢查組把每一筆開支都查了個遍。
從幾千塊的設備采購到幾十塊的辦公用品,童鑫都要問個清楚明白。
中午時分,童鑫放下賬本。
“程所長,你們的賬面上倒是很規整。不過,有些支出的合理性還有待商榷。”
程新建擦了擦汗。
“童科長,您指的是哪些方面?”
“比如這個修路項目。”童鑫指著一份憑證,“600萬的資金,從申請到使用,時間跨度太短。正常程序下,這種大額資金應該分批撥付。”
劉清明眉頭微皺。
“童科長,修路項目是民生工程。村民們盼了好幾年,我們當然要加快進度。”
“加快進度?”童鑫推了推眼鏡,“劉鄉長,任何工程都有規范流程。你們這樣操作,很容易出問題。”
“出什么問題?”劉清明的聲音有些冷了,“我們每一筆支出都有發票,每一道工序都有監理簽字。你覺得哪里有問題?”
童鑫被他的語氣鎮住了一下,但很快恢復。
“我只是提醒你們注意規范。畢竟,上面對這些事情看得很重,既然這樣,我們希望所有的單據都能對得上。”
劉清明的底氣十足,回答得也是斬釘截鐵:“當然。”
“那就開始工作吧。”
他帶來的財務人員將賬本一一分攤,就在這間會議室里,開始了查賬。
下午,檢查組開始實地查看項目現場。
鄉里預定的梅花鹿養殖計劃還停留在紙面上,引進的梅花鹿更是在東北老基地。
檢查組的人對此產生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