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明吐出一口氣,說了一句讓汪明遠愕然的話。
“因為我媳婦兒,你妹妹來了。”
就在這時,人群中出現了一陣騷動。
幾個扛著攝像機,舉著話筒的人,正費力地從人群中擠進來。
攝像機上,那“清江省電視臺”的臺標,異常醒目。
何群的心,瞬間沉到了谷底。
省臺記者都來了!
這一下,就算自已想把蓋子捂住,也再無可能了。
一個穿著干練職業裝,留著短發的身影,從人群中擠了出來。
正是蘇清璇。
她身后跟著于錦繡,還有東山村和神臺村的村民。
他們是路程最遠的,現在才剛剛趕到。
當看到市委大院前人山人海的景象時,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里三層,外三層,幾乎將整個市委大院包圍得水泄不通。
齊千帆已經把全市能調動的警力都調了過來,一百多個警察在數千甚至可能上萬的群眾面前,如同汪洋中的幾片小舟,只能勉強維持著秩序,防止踩踏事件的發生。
蘇清璇隔著鐵柵欄,與劉清明交換了一個眼神,里面有擔憂,也有堅定。
她又沖著汪明遠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然后,她立刻投入了自已的工作。
“機位架好!從高處拍全景!注意,把那幾位跪著的老人家拍進去!”
她的聲音清脆而有力,在嘈雜的環境中極具穿透力。
攝影師立刻開始工作。
蘇清璇的注意力,很快就落在了跪在最前面的三位老人身上。
她讓攝影師給每一位老人都拍了特寫。
陳二奇手中那塊寫著“國家柱石”的木板。
獨臂老人高舉的那把刻著“民族英雄”的菜刀。
還有那位身穿舊軍裝的老人,胸前那枚早已失去光澤的五星徽章。
每一個特寫,都充滿了無聲的沖擊力。
拍完素材,蘇清璇將話筒遞向了旁邊的甘新華。
“這位鄉親,你好,我是省電視臺的記者蘇清璇。請問你們今天為什么會聚集在這里?”
甘新華對著鏡頭,毫不怯場,大聲說出了他們來的原因。
“我們是云嶺鄉的村民!我們來,是為我們的劉鄉長請愿的!”
“我們聽說他被市里的人冤枉了,要審查他!我們不服!”
蘇清璇心里涌起一陣暖流,她為自已的男人感到驕傲。
她又問道:“那這三位老人家,為什么會跪在這里?”
甘新華的表情變得肅穆起來。
“是他們自愿的。他們說,要為劉鄉長爭取更多的關注。”
“我們云嶺鄉是革命老區,從大革命開始,就有很多前輩為了今天的好日子,拋頭顱,灑熱血。這三位老人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甘新華指著陳二奇。
“陳二叔,是我們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護林員,一輩子無兒無女,也從沒說過自已的過去。如果不是今天為了劉鄉長,我們誰都不知道,他有這樣一塊功勛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