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7月的第二個周一,林城下起了小雨。
雨絲細密,斜斜地織成一張網,籠罩著整座城市。
劉清明把蘇清璇那輛紅色的桑2000停在路邊,降下一點車窗,潮濕的空氣立刻涌了進來。
林城市一中校門口,已經擠滿了等待考生出場的家長。
五顏六色的雨傘連成一片,在灰蒙蒙的雨天里,像水面上漂浮的色塊。
校門上方,那條巨大的紅色橫幅被雨水浸透,顏色愈發深沉。
“2001年全國高考一中考點”,一行白色的仿宋體大字,在雨幕中格外醒目。
這是高考的最后一天,最后一科考試即將結束。
劉清明看著那些焦灼等待的臉龐,心里盤算著一些數字。
他記得很清楚,這一年,全國高考人數是四百五十四萬。
最終錄取的,是二百六十八萬。
錄取率百分之五十九。
這個數字,比起五年前不到百分之三十的錄取率,幾乎翻了一倍。
這是大學擴招政策推行的第三年。
這也意味著,等小弟劉小寒大學畢業,他將要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就業競爭壓力。
大學生的“鐵飯碗”正在被一點點砸碎,雖然還沒有到十幾年后“三千塊招不來農民工,卻能招來大學生”的地步,但苗頭已經顯現。
自己這個做哥哥的,得提前為他謀劃。
“叮鈴鈴——”
刺耳的電鈴聲劃破了雨幕,穿透了嘈雜的人聲。
結束了。
校門口的人群瞬間騷動起來,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朝著校門里面張望。
維持秩序的保安拉開了沉重的鐵門。
人潮,像開閘的洪水,從校門里涌了出來。
青春的面孔上,表情各異。
有人把書本卷成一團,奮力拋向天空,發泄著壓抑已久的吶喊。
有人和身邊的同學緊緊擁抱,臉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
更多的,是帶著一種茫然的輕松,漫無目的地隨著人流往前走。
劉清明推開車門,撐開傘,也匯入了人群。
他在人群中搜尋著,很快,他就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
劉小寒。
大半年不見,弟弟的個子好像又躥高了一截,肩膀也寬闊了許多,不再是那個單薄的少年模樣。
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t恤,背著一個黑色的雙肩包。
他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激動或喧鬧,只是安靜地走著。
在他的身邊,還跟著一個女生。
女生扎著一個清爽的馬尾,穿著簡單的白襯衫和牛仔褲,在混亂的人群中,顯得很干凈。
是她,馮輕悅。
去年在七中門口,自己從混混手里救下的那個女孩。
劉清明舉起手,朝弟弟的方向揮了揮。
“小寒!這邊!”
劉小寒聽到了喊聲,扭過頭來,當他看到劉清明時,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他跟馮輕悅說了句什么,女生朝劉清明的方向看了一眼,禮貌地點了點頭,然后便轉身走向了另一邊,她的父母正在那里等她。
劉小寒快步跑了過來,擠到傘下。
“哥!你怎么來了?”他的聲音里充滿了意外。
“來接我們家的大功臣啊。”劉清明伸手,習慣性地揉了揉弟弟被雨水打濕的頭發,“走,上車說。”
兩人擠進紅色的小車里。
劉清明發動了車子,雨刮器在擋風玻璃上規律地擺動。
他沒有問“考得怎么樣”這種蠢話。
考完了就是考完了,結果如何,都已成定局。
追問,只會增加不必要的壓力。
“想好了嗎?”劉清明一邊開車,一邊問。
“想好什么?”劉小寒還有些沒從考試結束的狀態里回過神。
“去哪個城市,讀哪所大學?”劉清明問得很直接,“還有,喜歡什么專業?”
這是比考試成績更重要的問題。
人生的路口,選擇比努力更關鍵。
劉小寒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組織語言。
“我想去滬市。”他終于開口。
“滬市?”劉清明有些意外。
在他的印象里,弟弟一直是個戀家的孩子,之前從未提過想去那么遠的城市。
“嗯。”劉小寒點點頭,語氣很確定。
“專業呢?”
“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