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術畢竟是名義上的統兵將領,他的命令也傳到了耶律鐵的那邊。
耶律鐵倒是沒有故意唱反調,因為這是正確的命令,起碼符合他的想法,而且第一波不用和李萬年的兵馬碰撞,損失也會更小。
李元術很快就整理好了自已的大軍,沒有在城門附近等待,而是朝著李萬年沖擊而去,騎兵講究的就是一個勢,如果原地等待別人的沖鋒是很吃虧的。
三十里路,兩支大軍對向而行,沒有多久,雙方就互相見面了。
“所有弓弩手準備!”
“馬槊騎兵準備!”
“陌刀騎兵準備!”
......
一道道命令在奔跑中就暢快的下達,將近兩千的弓弩被拉開。
因為弓弩手在前,所以不能是豎著的一字長蛇陣,而是一條橫著的一字長蛇陣,拉弓的人要么手持砍刀,要么手持馬槊,或者陌刀,其中重騎兵是五百人,他們是馬槊騎兵,也是弓弩騎兵。
雙方的距離在急速靠近。
“五百丈!”
“四百丈!”
“三百丈!”
“兩百丈!”
“一百丈!”
“六十丈!”
“放箭!“
而李元術那邊也組織弓弩手房間,兩道箭雨朝著對方射去。
因為李萬年是橫著的一字長舌陣,中間還有幾十丈的空地,后方才是尖銳的騎兵大部隊。
但李元術沒有將兵馬拆分兩部,而是全體壓傷,只要將前面的騎兵沖垮,他們還能借著幾十丈的距離加速,在他看來,這也是李萬年的破綻之一。
所以,鹿死誰手,稍后便知!
李萬年前面的將士披甲率最高,大部分是重步兵轉化的騎兵,在箭雨落下的時候,除了部分馬匹受傷,人基本沒事,而且本身射中的就不多。
而且重步兵落馬時候,憑借鎧甲和武器的優勢,開始斬馬腿。
而李元術那邊軍隊密集,披甲率不好,一輪箭雨之后,落馬一大片。
“砰!”
雙方碰撞到了一起。
李萬年重步兵轉騎兵的優勢出來了,這就相當于他有兩千重騎兵,雖然才兩千,但瞬間止住了契丹軍的沖擊之勢。
尖銳的馬槊隨意的捅殺沒有甲胄護體的敵人,不幸落馬的幽州軍憑借甲胄優勢,對著敵軍馬匹的馬腿砍過去。
現場一片混亂!
李元術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已的人竟然沖不破敵人的前鋒騎兵。
而就在此時,敵人的輕騎兵殺到,瞬間將混戰的地方撕開一條巨大的口子。
“不能讓其鑿穿軍陣,給我定住,讓耶律鐵即刻出城迎戰!”
李元術在和李萬年碰撞之后才知道耶律鐵為何不敢和李萬年對抗,李萬年的騎兵很強很強!
此時的李萬年馬槊揮舞的十分輕松,每一次下去,就要取一位契丹士兵的性命,身邊很快形成真空!
“李萬年,可敢一戰!”
李元術對李萬年發出挑戰,手持瑯琊棒駕馬沖殺而來,也沒人能擋得住這位奚族將領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