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不臣之舉,皆臣一念之差,私欲蒙蔽,竟至逆天悖理,今日思之,痛徹心扉,汗顏無地。
滇西以來,躬行仁政,寬宥萬方,即便臣犯下滔天大罪,仍未加誅戮,留臣性命,此乃殿下天地之量。
然臣每念及對昭宗皇帝的冒犯,深知此非臣子所為,實乃亂臣賊子之行徑,遂夜不能寐。
后朱溫篡唐,臣雖有悔意,但已無力回天,日夜煎熬,悔大唐榮光不負
然夔殿下從幽州崛起,至今朝廷綱紀漸振,天下人心思定,臣若仍踞王位,手握兵權,不僅于殿下圣明之治無光,更恐為后世所唾罵,累及宗族。
臣深知,王位乃昭宗陛下所賜,今臣有負圣恩,已無顏再居此位。
故臣謹此上表,伏望殿下圣鑒,削去臣之岐王爵位,收回所有節鉞兵權,將臣貶為庶民,或安置閑散之地,以贖臣過往之罪。
臣愿余生焚香祈福,在殿下生辰之日,祝殿下圣體安康,大唐國運昌隆,以報殿下不殺之恩。
臣茂貞再拜稽首。
看完這封信,李萬年心中無比的感慨。
“李茂貞出身貧寒,早年投身軍旅,以勇武善戰嶄露頭角。唐僖宗中和年間,黃巢起義軍席卷中原,他隨博野軍前往關中護駕,因擊退起義軍、護衛僖宗有功,被提拔為神策軍指揮使,賜名“李茂貞”——這一賜名不僅是皇恩的象征,更標志著他從普通士卒邁入統治階層。
光啟三年,前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叛亂,李茂貞率軍平叛,斬殺李昌符后,被唐僖宗任命為鳳翔節度使。
昭宗即位之后,雄心壯志,企圖削弱藩鎮,與這李茂貞發生沖突,乾寧三年,李茂貞以清君側名義多次進攻長安,最終掌控昭宗,隨后又被朱溫擊敗,昭宗落入朱溫手中。
朱溫篡唐后,你說他不臣,他確實始終堅持自己是大唐的臣子,你要說他忠心,他挾持過我的堂兄!”
李萬年說完,一旁的杜光庭說道:“李茂貞知道自己沒有天命,只是想過榮華富貴的日子,可一旦當時的他擊敗了朱溫,也許又是另一種想法了!”
“杜先生所言極是,大唐的諸多藩鎮,其實都知道自己沒有天命,但一旦有機會問鼎天下,估計沒人會放過這個機會,另外李茂貞這封信死氣沉沉,怕是活不了兩年了!”
“李茂貞確實大限將至,殿下要盡快拿下李存勖,不然可能會被李存勖趁虛而入,或者被西北其他勢力吞并!如果沒有能被吞并,他的兒子可不一定和李茂貞的想法一致!”
杜光庭說的李萬年自然知道:“拿下楚國之后,進攻李存勖!”
他語氣平淡,已經進入那種不動聲色的境界。
“那貧道預祝殿下大勝!”
“那殿下,岐王李茂貞如何處置?是否需要回信?”
孔樊夕問道。
“回信給他,讓他戴好他岐王的帽子,一輩子征戰,不就是為了這個虛名嗎?另外,讓他養好身體,等我去接收!”
他并未削去對方的王爵,因為這會導致人心不穩。
“遵旨!”
.......
處理完國事,李萬年感覺輕松愜意了很多,休息了一天,第三天前往了萊州港,此次樸白濟以及高林通行。
李達則將他們送到港口,直到船只消失在海岸線。
“義父,該回去了!”
李山在一旁提醒道。
“哎,我真的老了~”
“義父是武者,正當年,哪里老了!”
“我會死的,而高林以后也會老的,他忙的時候,你要侍奉殿下左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