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用說,質量肯定高,而且可能還關系到肺移植的前沿以及國內政策的變動!
畢竟,杜崇嵐基本上就是大夏肺移植頂部的那一批人了,他的看法和研究,一定意義上主導了肺移植規范、指南的變動。
噔噔噔——杜崇嵐雖然奔六十了,但還是龍行虎步。
一上臺,目光掃過全場,眾人就立刻安靜了,表情更是認真得和聽話的小學生一般。
隨后,洪鐘一般的聲音響徹禮堂。
“肺移植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時至今日,四十年來,肺移植手術依然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琢磨的是肺移植到底怎么到、每一刀如何切!都說心肺是一體,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兩者相隔太近,肺移植手術同樣也是在心臟邊緣刀劍跳舞的手術。肺移植醫生想要完成一例手術,必須做到不偏肺、更不能偏心,最終的效果也需達到‘不漏氣、不漏血!
“第二階段。外科手術逐步成熟,此時更多考驗多學科團隊配合,考慮的是術后護理,以及缺血再灌注損傷等等并發癥!
“而如今我們已經來到了第三個階段。術前、術中、術后都基本完善,如今該考慮更多手術之外的因素,比如如何評估供肺,怎么維護肺源,又如何解決肺源嚴重不足的問題……”
眾人聽得癡迷,連連點頭。
肺移植的探索過程非常艱難,它是所有器官中移植難度最高、風險最大的一種。
原因很簡單,肺部時時刻刻都在于外界交換氣體,手術本身的難度就已經是一個頂峰了,術后感染又是一大問題,還有隨之而來的慢性排異反應……
如果再加上一個供肺也不太好的話,那基本上就集齊必死buff了。
就在眾人暗暗認同時,杜崇嵐突然話鋒一轉。
他聲音都嚴厲了幾分,道:“但……外科技術真的成熟了嗎?術前術中術后真的沒有精進空間了?”
這道質問一下子讓所有人都呆住。
不少人表情都還有點懵逼。
不是,我們都在接受您的教導呢,結果轉頭來一句“我剛才說的不對”?!
而斯蒂芬、蔣建明、林慶等人卻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杜崇嵐之前那番話,不僅是大夏肺移植的現狀,事實上也是全球肺移植領域的困局。
外科技術走到頭了。
接下來想要提升,就只能依靠科研突破了。
比如,“豬肺取代人體器官移植”。
醫學界一直在嘗試從科研層面挖掘出更多的可能,盡可能地提高供肺評分、緩解供肺嚴重匱乏的窘迫。
然而這一被譽為“有重大潛力”“有臨床試驗希望”的成果,自09年重磅宣布后,直到今天也沒有看到實踐的希望。
無奈之下,很多醫學界就開始另辟蹊徑。
事實上,斯蒂芬正是其中之一。
既然常規開胸的肺移植技術已經走到頭了,那就開辟新技術!
他今天帶來的達芬奇肺移植機器人,正是足以帶來顛覆性改變的重磅成果……甚至可以直接改變整個肺移植領域的格局!
想到這,斯蒂芬對杜崇嵐這番故弄玄虛的話就突然沒什么興趣了。
但也就持續了片刻而已,下一刻杜崇嵐的話語再次讓他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