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議論著。
顯然,雖然他們都認可許秋的序貫式肺移植術,但這跟達芬奇機器人明顯是兩條賽道的東西。
人如何比得過機械臂,輸贏是沒有懸念的,問題就是許秋輸多少而已。
斯蒂芬見到這一幕也是頗為自滿。
他帶達芬奇過來,為的不就是讓醫生認清人與機器人的差距么?
而且!
今天這場講座,他其實一直把‘心肺通’當成重點。
原因很簡單,斯蒂芬以為這么個分析程序就能秒天秒地了,沒必要再把達芬奇機器人給搬上來。
所以,壓根沒準備達芬奇機器人的各種數據、資料。
結果沒想到……竟然冒出許秋這么個狠人。
這導致,其他人只知道“完成了一臺機器人肺移植手術”,而卻不知道具體做出了何種突破。
但這無所謂,好飯不怕晚!
真正的達芬奇機器人,在微創切口上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并且,擁有著更高的縫合精度!
影響肺移植的各種因素之中,其中手術環節最重要的便是縫合了。
肺、血管、氣管,三者的縫合好壞,是除開供肺本身之外,直接決定術后肺功能指標的關鍵。
等達芬奇機器人的手術出來,再和許秋的手術一對比,肺醫學界意識到達芬奇究竟達到了何種高度時,自然會趨之若鶩!
“什么時候回臨醫?”斯蒂芬問道。
他已經有點迫不及待了。
這話一出,始終興致缺缺的許秋抬起頭來:總算能回去了?
他現在雖然出了點風頭,但在大佬面前還是說不上話的,依舊得跟著大部隊走。
杜崇嵐本來想說“別急,飲點茶先”,但轉頭一看許秋的表情,先是愣一下,然后話鋒一轉道:“既然斯蒂芬教授開口了,那就回臨醫吧。午飯就在臨醫解決得了,來了這么久,還沒吃過你們臨醫的食堂。”
聽到這話,斯蒂芬微微一笑。
他還是有點面子的嘛,竟然能讓杜崇嵐讓步!
……
杜崇嵐發話之后,眾人就簇擁著往臨醫返回了。
何恒進早就安排好了專車,因此倒也不必讓這群外地趕來的專家們喊出租了,一輛臨時招募的中巴就把這批人拉了回去。
“除開斯蒂芬教授、蔣建明,還留下了二十一個人,基本都是副主任以上了。”楊新年數了數人數,有點小激動。
臨醫也就是地級市醫院而已。
只有急診、心外科因為有何恒進、雷鵬的坐鎮,在省內都排的上號,算得上是“弱院強科室”。
而呼吸外科,不管是技術實力,還是人員配置,都只是個普通三甲的水準。
這一口氣來了二十多個高級職稱……臨醫呼吸外科也就兩主任、四個副主任醫師而已。
這要是打起來的話,平均一個臨醫高級職稱,就要打四個外院主任……
何恒進倒是無所謂。
這些人都是奔著學技術來的,雖然他們好像更在乎斯蒂芬的達芬奇機器人,但……難道序貫式雙肺移植術就不香嗎?
幾千萬的設備他們是買不起的,但技術再難,抓幾個幾千塊錢一個月的醫生往死里練,還能學不會?
而且……
何恒進也挺想看看所謂的達芬奇機器人,斯蒂芬和恒康醫藥公司究竟研發到了什么地步。
而更加期待的是,真同臺對壘了,許秋到底能不能頂得住。
眾人各懷鬼胎,很快的乘坐中巴返回臨醫。
……
而此時,這場臨醫肺移植學術論壇也隨著一位位參會者回歸,正在逐步發酵。
盡管杜崇嵐的影響力很大,但臨海市畢竟是小地方,連機場都沒有,趕過來的時間成本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