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生命體征平穩,麻醉深度達標,可以開始清創了。”
這一刻,和許秋在術前安排中預料的一分不差。
甚至于精準地控制到了整數秒。
這讓麻醉醫師心里萬分吃驚。
要不怎么說喜歡跟許秋的手術……這種對病人狀態的掌控能力,就沒幾個醫生能做到。
“開始吧。”
許秋直接看向了雙人雙目顯微鏡。
“十倍。”
一上來,就是在十倍顯微鏡下做清創。
這一步許秋已經非常熟悉了。
切除傷口邊緣兩毫米左右。
而且切除后,切緣需要有新鮮血液滲出,否則就代表此處的組織也已經壞死。
隨后,就是清除血管斷端,直到梳理出血管內膜。
“肝素。”
肝素水沖洗血管管腔。
一番駕輕就熟的清創術后,病人的術區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
隨后,就該進行皮瓣移植。
首先取的是胸背動脈穿支皮瓣。
穿支皮瓣不需要切取肌肉,不影響運動功能,而且對供區損害小、術后恢復快,是完美滿足“受區修復重建好、供區破壞損失小”的皮瓣類型。
當然,也并非沒有缺點。
譬如追蹤解剖血管蒂費力耗時、對顯微外科技術的要求很高以及穿支血管淺出部位及外徑變異很多等等。
這讓很多外科醫生都望而卻步。
但對許秋來說卻不成問題。
“穿支從主干末端或外側支發出,腋后襞下方8cm處;背闊肌外緣2~3cm;外徑0.5~0.6mm;皮瓣面積8cmx15cm……”
許秋腦海中回憶著人類的標準解剖。
同時,根據楊軍的情況,進行著細微調整。
最后他在病人背闊肌前緣后約2.5cm處畫出了一條與背闊肌前緣平行的垂線。
這里其實就是胸背動靜脈,神經及其外側分支的相應體表投影了。
隨后,確認第一穿支,第二、三穿支……
完成這些,接下來就是皮瓣切取。
對于擁有兩千次皮瓣移植術經驗的許秋來說,這幾個環節都沒什么挑戰性。
他利落一刀切開了皮瓣的前緣和下緣。
隨后刀尖來到胸背筋膜上方。
從內向外再度切開,直到視野中能看到一到兩根比較粗的血管穿支進入皮瓣。
此時許秋才調轉刀頭,按照之前的設計線切開皮瓣外緣,同樣從內分離直至顯露穿支。
最后,在穿支周圍半徑兩厘米處切開胸背筋膜,保留一定寬度的背闊肌肌束,逐步分離出皮瓣。
至此,胸背動脈穿支皮瓣摘取完畢。
“供區止血良好。”
“皮瓣供血良好。”
“……”
簡單的判斷,確認沒有問題后,許秋以斷蒂游離移植將皮瓣轉移至右手掌、手背處。
“繼續,雙足帶足背皮瓣的第1、第2趾甲皮瓣再造右手2~5指。”
許秋沒有停下。
眾人還沒有從這里流暢的“胸背動脈穿支皮瓣修復”中回過神來,一把新的手術刀已經切向了足部。
……
而與此同時,賀多師等省院一行人正跟著胡主任在手外科的會議室等候。
到地方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里面已經有不少人。
清一色的白大褂,顯然都是手外科的醫生。
“等等,這兩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