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應激性心肌病”最麻煩的地方了。
就算查心肌標志物,也只是“提示可能是應激性心肌病”而已,并無特異度。
哪怕是臨床上很多已經被診斷的病人,實際上也只是“大概率是”,其中有不少都可能是其他疾病。
但最后治好了,自然就沒什么人深究。
當然,以現代醫學的進展,也沒有辦法深究。
或許未來能探索出一個同時具備敏感度和特異度的診斷方法,甚至找到“應激性心肌病”的金指標,但至少現在,只能用“可能是”“大概率不是”這類詞語來下定義。
“如果治療有效的話,那就先按照這個來用藥,先熬過病人術后這一階段再說。”雷鵬說著。
同時,他翻開了下一頁,看到了楊軍昨天才完成的一次血常規。
一眼掃過后,雷鵬的表情也突然怔了一下。
“這……”
許秋這時也總算開口了,道:“白細胞不對勁。”
雷鵬抬起頭來,目光深邃了一些。
他點點頭,道:“對。病人沒有發生感染,體溫也早就恢復正常了……這個白細胞檢測是趁著發熱的時候做的?”
許秋搖搖頭,道:“下一頁,還有今天早上查的血常規。”
雷鵬趕緊查看。
今早的血常規和昨晚差不多。
各項指標雖然沒有完全達到健康值,但對于楊軍來說,絕對算得上是“正常值”。
但白細胞……為什么會升高?
“白血病?”
這是最容易聯想到的疾病。
不過,白血病一般只有到當白細胞到二十到五十個單位,差不多是正常白細胞的四五倍時,才有一定可能性。
而楊軍只是輕度升高。
甚至都沒有多嚴重,連重癥感染都沒達到!
“那是什么……”
雷鵬此刻也有點頭大了。
涉及到這些變化,心外科也有點捉襟見肘了。
這就是精細化分科的缺陷之一了。
雖然說分出不同科室,能讓每一個科室的醫生都在單個領域達到一個極限。
但……很多病人的疾病可能都是跨科室的。
就比如楊軍。
他的全手脫套傷,涉及到手外科、感染科、燒傷外科等等。
而中途出現的不明原因血壓變化,又跟心外科有關。
如今又扯出個白細胞異常升高,則可能跟感染科有關。
至于再揪出白細胞升高的原因……可能又多出幾個科室參與了。
這時候,像許秋這種全能型醫生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他能同時綜合多個科室的經驗做出判斷!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當下許秋的掛還沒有開到這個方面,還不能做到隨手秒殺。
“我看過了。病人之前的白細胞都沒有變化,就是昨天和今天升高。”許秋道。
雷鵬此時皺起了眉頭。
他能明確的一點是,楊軍絕對不可能是單純的應激性心肌病了。
甚至,是不是這個病都要打一個問號。
畢竟應激性心肌病很難和當下的指標聯系起來。
“我看看血壓……楊軍昨天的血壓不太穩定?”
雷鵬翻閱起來,便發現昨天測了三四次血壓,變動都比較大。
許秋點頭:“不明原因血壓變化。”
“今天呢?”
“今天早上查了一次,血壓已經恢復正常了。”
“敢情這也是波動性的?”雷鵬有點迷茫了。
他還沒來得及追查血壓變化的原因。
結果又恢復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