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資金、醫療人員……
雖然比不上王修文的承諾,但鄧鐵少說也是副主任,以他的職權想幫一把臨醫這種中小三甲還是輕輕松松。
“多謝鄧主任!”霍院長喜不自勝。
鄧鐵點點頭,也沒多停留,直接就告別了。
等走遠了之后,鄧鐵才拿出手機,給小舅子發了條消息:“你要了多少錢,分我一半。”
“姐夫,你開什么玩笑?”
“你那茶葉的建議零售價才1888,你跟你姐起碼是翻倍要的。給一半你也有得賺。”
“……”
片刻后,楊新年:「轉賬2500元」
收了轉賬,鄧鐵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
又賣了霍院長一個人情,還能入賬兩千五,贏麻了!
接下來,就等臨醫的后續發展了。
準確來說,是看許秋的發展。
如果許秋未來可以達到杜崇嵐、戴楠這一步,那么他或許也有機會走到省主任委員那一步!
……
……
次日。
上午十點,一臺超顯微淋巴靜脈吻合術在手外科舉行。
主刀正是湯姆森。
而觀摩人員則相當豪華。
戴楠教授,霍院長、何恒進、許秋等人。
沈瑤則作為助手登臺。
她有能力獨立完成超顯微手術。
不過這例病人是臨醫首位,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不容馬虎,連她也來當助手了。
許秋其實沒有隱瞞自己能做超顯微手術的事實。
不過,湯姆森和沈瑤都沒在意。
臨醫連設備都沒有,本土醫生怎么可能做好超顯微縫合術?
上午十點二十,手術開始。
湯姆森的聲音透著自信:“這臺手術我們會用吲哚菁綠進行實時動態觀察水腫下肢淋巴顯影情況。
“另外,還會用上熒光技術!”
前者,通過顯影來有效定位功能性淋巴管。
而后者的熒光技術可以避開手術室顯微鏡強光的影響,在手術全程精確識別出有功能的淋巴管,甚至清晰顯示功能性淋巴管的有節律的收縮。
這可以實時引導手術操作,讓手術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
戴楠、胡主任等人都沉默。
在超顯微領域,湯姆森擁有絕對的發言權。
很快,第一刀被湯姆森開出。
這次做的是右側腋窩瘢痕松解聯合上肢淋巴管-微靜脈吻合術。
也就是常規意義上的生理性重建淋巴引流。
手術的過程說起來很簡單。
第一步,找到血管,分離出其中的微小靜脈。
隨后,通過血管熒光功能探查淋巴管,這一步有ar熒光輔助,經過熒光技術后可以做到在白光下仍然可以分辨出淋巴管,比以前的“根據解剖結構硬找”要簡單很多。
最后就是用超顯微技術,將淋巴管和靜脈管吻合了。
說白了,就是找血管、找淋巴管、縫合兩者而已。
但實際的操作過程則是困難重重。
對于沒有經過訓練的人而言,光是想要在巨大的放大倍數下做到精準定位就已經難如登天了。
更何況,還要利用超顯微技術進行精細縫合。
不過,這對于湯姆森來說倒不算是太大的挑戰。
“這根淋巴管沒有堵塞。”
“這里也沒有。”
“……”
一路掃查過來,湯姆森原本淡定的表情突然就僵硬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