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戴教授會如此急躁!
“原來是就差臨門一腳。”
許秋總算是理解戴教授為何要親自來臨醫了。
因為是真的心急!
“不過,越到這個關頭,就越要沉下心來。”
許秋自語道。
這項手術,需要對大腦半球、脊柱、神經等領域擁有十足的了解。
否則無法應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
許秋還需要積淀,需要更深入地參與項目的核心環節,徹底弄懂神經元、大腦、脊柱等等的機制!
“時間不早了,再掃一眼杜教授和侯教授提出的一些問題……”
許秋取出了他今天記錄下來的筆記。
杜教授這邊,關于序貫式肺移植的疑問,大多集中在術中細節和術后護理兩方面。
大方向上沒有問題。
畢竟各種步驟,許秋都已經在論文中寫得明明白白了。
且也有手術視頻留下來,關鍵環節不會有太大謬誤。
不過,很多處理上的細節,就不是寥寥幾千字能寫明白的了。
肺移植涉及很廣,甚至可以專門寫一本薄薄的教材了,哪是這么容易徹底搞懂的?
“細節上的不足,等抽空去中日醫院做一臺序貫式雙肺移植,術中邊解答邊演示。
“至于術后……不少并發癥都是因為血流動力學出問題才出現的,或許可以用序貫橋來應對?”
許秋的雙肺移植已臻完美級,經驗與技巧都不是當日能比的了。
就算是看他自己的手術視頻,以往幾乎挑不出毛病的細節,還是能找到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
更何況,是指點杜崇嵐這位序貫式領域的初學者了。
雖說杜教授底蘊深厚,不是一般醫生能比,但至少在完美級的許秋面前,還是很有進步空間的。
想到這,許秋將“序貫橋”的想法整理成文檔,給杜崇嵐發了過去。
所謂序貫橋,其實就是所謂的“側支循環”。
一般的血管吻合,操作很簡單。
就和裁縫差不多,咔嚓兩針把兩邊的血管縫起來就完事了。
只不過在微細的肺部、支氣管等區域進行縫合,難度比縫補衣服高了億點點而已。
但總而言之,相比于其他技術還是簡單得多。
然而它有一個致命缺點。
一旦近端發生堵塞,遠端遠端多支冠狀動脈血流量就會減少,很容易就發生大面積心肌梗死。
即便不梗死,些微的血流不暢,就可能導致一系列并發癥,加重術后護理的負擔……
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搭建一座序貫橋即可!
若是搭橋成功,哪怕近端堵塞,橋的遠端也能承擔起側枝橋的作用,繼續維持冠狀動脈的血流暢通!
這種情況下,手術的容錯率會大大提升!
而梗死的幾率也會直線下降!
而且還有個更妙的作用——由于序貫橋內的血流比常規吻合流速更高,遠端流出的效果也更好,因此橋血管的總阻力會降低,血管新生內膜增生也會減少,且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血運重建,迅速讓移植肺步入正軌!
整理完文檔,許秋給杜崇嵐發了過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