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兩題對他來說沒有太大難度,盡管漏掉了一些解剖細節,但也沒人做得比他好了。”
此刻,鄭酉也有些震驚。
第三個病例,是五個之中最復雜的一個。
他的骨折是多層次的。
首先,病人的t12椎體有一個主體骨折。
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此處的主干骨折上,就會忽略掉真正的危險其實來自于隱蔽的“l1裂隙”。
所謂的t12骨折只是煙霧彈。
導致椎管不穩定性錯位的,其實更多來源于l1裂隙!
其次。
即便注意到了裂隙,也很容易忽略。
因為l1椎體并沒有明顯的塌陷。
看起來只是一個細小的撕脫性骨折。
但其實,真正的損傷來自于后縱韌帶的撕裂!
此種損傷導致脊柱穩定性遭受破壞,病人的站立和活動能力都受到嚴重影響。
但這一點,其實很難發現。
在影像片子中,撕裂的韌帶與周圍密度差距不明顯,難以察覺。
而即便查看尸體解剖,撕裂處也被死后的變化所掩蓋了。
再一個,就是跨段的“椎間盤假象”了。
好幾段椎間盤看似正常,實則椎間盤纖維環已經撕裂了。
這導致部分髓核外溢。
而這種外溢壓迫了臨近的神經根。
病人的病史中存在“非特異性腰痛”的表現,很容易就被醫生誤判為“軟組織拉傷”抑或是“腰肌勞損”。
然而事實上,這是椎間盤裂口導致!
而不論是影像學,還是解剖,都很難察覺到這種改變。
只有切開纖維環、借助顯微鏡,才能徹底確認髓核外溢。
這還沒完!
以上的所有診斷,都是在軟組織、血腫的遮掩下進行探查的。
很多區域看起來都和普通組織瘀滯類似。
很容易就被誤判為術后或者是創傷后的正常反應。
而且,不只是髓核外溢壓迫。
l1椎體的撕脫性骨折再次加劇了神經根壓迫!
所以,如果答案只給出了“髓核外溢壓迫”,也只能拿這一得分點一半的分數。
只有同時發現了被軟組織掩蓋的l1撕脫骨片,推斷出神經根所有的壓迫點,才算是完整的診斷。
如此種種,讓這第三個病例的難度直線攀升。
這都已經不是單純的走迷宮了。
而是一環套一環。
一個迷宮里面,還有另外一個迷宮。
只有如剝洋蔥一般一層層剖開。
把每一層都給看透。
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這也是為何,鄭酉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都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誤導點太多了!
而且到處都是干擾項目。
一個思路錯誤,任何一個細節的經驗不足,都可能導致結果大相徑庭。
然而就是這種情況下……傅元魁居然還拿了13分!
鄭酉心驚不已。
哪怕是他面對這個多層次的病例,都不敢說能穩拿13分。
甚至可能因為想得太多,正好落入陷阱,最后完全診斷錯誤!
“傅元魁的最終成績算出來了。”
聲音落下,眾人齊刷刷看向了總分這一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