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又讓他瞳孔放大,帶來了更精細的手部操控力!
此時,傅元魁感覺手穩得不能再穩。
嚓——就在這一刻,他的刀再次落下。
第70段!
當跨過最后這層瓶頸時,傅元魁只覺得面前頓時出現了一座大山!
一座唯有用精妙的縫合術,才能翻越與征服的大山。
“開始了!”
此刻,傅元魁澄心靜慮,心如明鏡。
他雙目抵在顯微鏡的目鏡之上。
手中操控著顯微器械,開始了縫合。
而同一時間,他的畫面也切換成了顯微鏡下的視角。
“傅醫生開始了……”
眾人目光重新被傅元魁吸引。
許秋切得再多,也只是沒有什么含金量的“切開”而已。
真正彌足珍貴的,是“縫合術”!
此時,隨著鏡下傅元魁那精湛的縫合技巧展開,眾人都有種暢快的感覺。
不少人心里暗自驚嘆。
不愧是院士的傳人。
難怪敢主動挑戰許秋的強項!
傅元魁這一手顯微鏡下的縫合,堪比顯微外科領域的大佬!
不過這個念頭剛起,巨屏之中另兩個畫面同樣一閃而逝。
緊接著,都切換成了鏡下的視角。
所有人立刻醒悟。
這次他們直接跳過了薛宏。
無數的目光同時鎖向許秋的畫面。
在今天以前,認識許秋的人其實并不多。
先前看到戴楠教授等人與許秋相談甚歡之后,他們才嘗試著查找許秋這個名字。
隨后才恍然驚覺……原來這位四十五歲的參賽者,竟然把肺移植、孫氏手術、斷指再植等等做出了新高度!
但,他身上始終離不開的字眼,就是“精于縫合”。
聽說他借助常規顯微鏡,就已經做到徒手開展超顯微級別的縫合。
而超顯微鏡下,更是把操作極限提升到了無人能及的零點零一毫米……
堪稱——縫合怪才!
此刻,當八十段平均長度不足1.9毫米的鼠尾擺在鏡下,而是還是普通的手術顯微鏡,他能做到哪一步……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許秋動了。
但動的不是手術刀,而是顯微鏡。
咔嚓。
咔嚓。
許秋緩緩地轉動著物鏡。
將放大倍數調整到了二十倍。
接著,三十倍。
四十倍。
此刻,全場寂然。
不管是薛宏,還是傅元魁,他們選擇的放大倍數都不會超過二十倍。
因為這是最佳平衡倍數。
既能夠看清楚尾動脈、尾靜脈、皮膚等。
又不至于導致器械過于巨大,影響操作。
畢竟醫生也是人。
再穩的手,也難免發抖。
肉眼看不到,但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放大到三十倍,乃至于四十倍。
此時可能哪怕是眨個眼睛、一呼一吸,這種律動都會傳導至指尖,導致鏡下帕金森一般的抖動!
這時開展手術,對于術者來說不僅僅不是助力,反而是巨大的阻礙了。
然而,許秋一直到五十倍才最終停下。
這個場面,對于湯姆森來說肯定不會陌生。
之前他做徒手超顯微縫合時,用的就是五十倍鏡下。
但,在場其他人哪里見過這種路數,一個個跟見了鬼一樣。
他們死死地盯著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