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最后一項考核,說是只有五分鐘,很輕松。
但……事實上只是限時五分鐘而已,而非五分鐘就能解答出來!
這種感覺,就像是把高考數學的120分鐘,換成了30分鐘內答完……
純粹是增加難度,跟“簡單”二字沾不上邊。
“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鄭主任他們這些考官確實很輕松,五分鐘就能下班了……”有人沉吟了半晌開口。
旁邊的人頓時側目而視:“你還換位思考上了?”
“……”
眾人低聲議論的時候,鄭酉也已經向許秋等人詳細介紹完了今日的最終考核。
鄭主任最后總結道:“解剖過程中,你們應該也發現了,這些病例的死亡原因都不是孤立病因,大多是綜合因素導致。
“究其原因,就一個——多重疾病疊加,帶來整體結構的破壞。
“而如今你們已經完成了診斷,甚至于親自參與了解剖,理應對這些都足夠了解了。
“接下來,你們需要在五分鐘內,闡述綜合病變對病人的影響,展示病人的病變路徑和力學分析模型,最終推斷出病人生前所罹患的隱性疾病與死亡機制!”
而隨著這番總結性的話語出來,傅元魁等人才猛然意識到這一點。
這次的五個病例,居然大多和“脊柱平衡失調”有大大小小的關聯。
不過,想到常微罹是脊柱外科方向的院士,這一點倒是可以理解了。
相比之下,讓他們更吃驚的是這場考核的刁鉆程度!
他們的確做完了解剖。
但這并不意味著,對病人就有足夠的了解。
這一點,從解剖完成度來看其實就能有個大概的預測。
佟雪齡等人,解剖完成度并不高,對于病人整體的把握可能只有百分之七八十左右。
況且……
鄭酉說得輕巧,似乎是借助解剖對病人有更深刻的理解。
事實上……解剖本身就已經快要了他們的命了,哪還有功夫進行更深刻的鉆研?
所以所謂的“足夠了解”,壓根就是一個偽命題!
當然。
也許許秋、傅元魁能做到這一點?
想到這,佟雪齡等人看向許秋兩人。
前者依舊面無表情。
他們都已經習慣了許秋如此,個人性格罷了。
而傅元魁……
此刻的傅元魁愁眉緊鎖,顯然也對這最后一個考核大感意外。
而且看他的樣子,同樣不覺得這次的考核輕松。
一見這幅場景,佟雪齡等人就松了口氣。
還好……
連傅元魁都感到頭痛。
這說明不是我們太菜,而是題目的難度是真的高!
……
鄭酉并沒有給眾人太久的緩沖時間。
五分鐘,本就是速問速答。
要的就是術者緊急狀況下的應變能力,以及瞬間信息的搜集與整理能力。
這種才能,平常時候都顯現不出來。
而且看上去每個人都相差不大。
但等真正的緊急手術出現,各種術中意外發生時,才知道一個能在瞬間做出正確判斷的醫生有多重要!
對于病人而言,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各裁判組就位,三十秒鐘后開始詢問。”
鄭酉說道。
同時又補充道:“此次考核過程,全程都會錄音錄像,最終分數將由主裁判組評判后,再交由常微罹院士復核,所以……各位就不要再藏拙了。”
這話一出,場內又掀起了一陣喧嘩!
眾人干瞪著眼,面面相覷。
“臥槽,院士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