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數十分鐘前。
天都市,協和行政樓,高層待客廳內。
協和副院長、鄭酉、柴行思以及一眾決賽考官盡數在列,而傅元魁則站在場中,他他身旁的主位上,則是一位眼神犀利,顴骨聳出,有著浮腫眼袋的老人。
此人正是骨科院士常微罹。
他自五十九歲成為院士以來,如今已經二十三載,即便是到如今的高齡他依然碩果累累,把控著骨科一線的各種指征指南與技術。
當之無愧的脊柱外科第一人。
也是骨科領域最負盛名的院士。
此刻,常微罹正信手翻閱著手中的文件。
而鄭酉、柴行思等人則靜靜地等候著。
他們心里都有些忐忑。
此時,常微罹查看的正是昨晚許秋五組的答題情況。
就連“五分鐘病變路徑與脊柱力學模型分析”,也被編撰為了文字,記錄在上,以供常微罹審查。
他們怕常微罹發現傅元魁不是第一名,遷怒于他們。
當然,也怕因為成績給的不符合常微罹的心理預期。
不過這種擔心似乎是多余的。
常微罹一頁頁地看過,頻頻點頭,不時皺眉。
但都沒有露出不滿的神色。
“元魁,你對第三病例的分析還是吃了經驗不足的虧。以后我為了多準備一些類似的病人,你多學。”
這時,常微罹的聲音自寂靜的待客廳內響起。
立在一旁的傅元魁連忙低頭:“是,謝謝老師。”
聽到這話,即便是鄭酉也是忍不住眼紅。
第三病例很稀少。
這種復雜的病人很多醫生一輩子都不見得能碰到一次。
所以根本不可能有練手的機會。
遇見了也只能兩眼摸瞎。
但……只因為傅元魁的老師是院士,只因為他“經驗不足”,一句話就能給他鋪平了道路。
這才是門閥之間真正的差距。
很多普通醫生奮斗一輩子都見不到的病人,對于傅元魁而言,只是再簡單不過的日常。
“五分鐘快答也還行吧,拿個92分也算是湊合了。”
常微罹嘆氣。
其余幾組,他都看過了。
都是正常天才的水平。
盡管成績和他料想的有些出入,比如薛宏……他可能會給個不及格的分數,但常微罹懶得搭理了。
不重要的人,沒必要再特地提出來改信息。
而自己得意門生傅元魁的發揮……比自己預想的要好一些。
盡管知道傅元魁第一天的考核被壓了足足三輪,但常微罹并不覺得有什么問題。
他反而擔心傅元魁太順遂!
如今,來了個磨刀石,正好可以給傅元魁借借勢,讓他這一把寶刀更加鋒利!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常微罹其實還挺感謝許秋的。
“不過,這許秋以前倒是沒有聽說過。”常微罹說著。
他有些遺憾地道:“可惜,已經四十五歲了,不堪大用。若是年輕十歲,或許可以收入我的門下。”
這句話一出,在場的人都面面相覷。
各省很多醫院的主任都有些眼紅。
臥槽……沒想到許秋距離拜入院士門下這么近?!
但轉念一想,年輕十歲,又覺得像是天方夜譚。
許秋如果真的三十五歲就表現出如今的水準,那何止是讓院士都夸贊兩句,簡直可以直接震動整個骨科醫學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