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徑直來到臺上。
環顧一圈。
此時場下已經鴉雀無聲。
鄭酉這次倒是沒有太多廢話了,直接道:“今天這一輪考核,只考核一個能力。
“創新設計水平!
“這個比賽將隨機提供包括手術、醫療器械、治療方案等的一個題目組。
“參賽者可以選擇其中任何一項,運用創新思維去解決骨科臨床的實際問題。
“比如設計新型骨科手術器械、改進骨科手術方式、或者是提出嶄新的骨科治療方案等等!
“最后,我們將根據創新性、實用性、科學性等方面進行評分!”
這個比賽項目一出,報告廳的討論聲就壓不住了。
眾人都有些震驚。
歷屆的比賽,大多都是比可以量化的能力。
比如理論基礎考試。
手術技術較量。
或者是診療不同病例、判斷各種疑難雜癥的水平。
雖然也有涉及到創新的科研項目。
但,基本上只作為添頭。
不會成為主要的考核形式。
然而這一屆……居然把不好量化的創新設計能力擺到臺面上來比試了?
所謂的創新很多時候都是主觀的。
到時候評分,真能服眾嗎?
而且,很多人意識到一個更可怕的問題!
盡管考核形式看似公平,然而……這其實才是最大的公平。
明面上看,是考核不同醫生的創新設計水平。
但實際上比的還是底蘊。
畢竟,很難要求一個醫生,在短短幾個小時的考核時間內,就想出多么巧奪天工的創新設計。
所以基本上還是靠之前的積累!
如果參賽者所在醫院開展的科研項目多,擁有足夠多的醫療資源、足夠多樣化的在研項目,那他們就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這無疑讓薛宏、黃立岷等頂尖醫院出身的人占據先天優勢!
至于傅元魁……他就更不用說了。
背靠院士,又是衣缽傳人,傅元魁參與過的國際前沿技術比在場人見過的都要多!
也是因此,場中一下子就吵作一團。
“臥槽,這不是明擺著欺負許秋嗎?”
“許秋是從臨醫來的,臨醫那小地方能有什么科研,恐怕白云省最受矚目的項目,放在傅元魁面前,對方都不樂意多看一眼!”
“草草草,不會是玩不起吧。專門挑許醫生不擅長的項目?”
“噓,別蛐蛐院士,你們怕是都想死了!”
“有一說一,就是刀架在腦袋上我也要講……理論比不過,手術比不過,病變路徑也比不過,現在要比靠底蘊的創新能力了?”
“叫什么創新比賽嘛……這明明是比誰的資源多……”
此刻,不少人開始為許秋打抱不平起來。
他們很多人,都把許秋當成了將傅元魁拉下神壇的精神寄托。
因而此時,都有些義憤填膺。
當然,更多的人都選擇了沉默。
畢竟……你不能選擇只有你贏的時候,才覺得這場比賽公平。
拋開其他不談,比理論、比手術、比診療,如今再比創新能力,并不沖突,也算是合理。
總不能因為許秋不擅長,就不比這個項目了?
如果真是如此,反而才是最大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