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魁的考題,是“脊柱手術技術改良”。
這讓眾人都有些錯愕。
脊柱手術因為其復雜性和高風險性,一直是科領域的技術難點。
而傳統手術存在創傷大、恢復慢、術中精準性不夠等問題。
尤其是針對復雜脊柱畸形的矯正或多節段固定手術,更是要在有限的術野中完成高精度操作……這讓脊柱手術本身的難度更上一層樓。
如果換成其他人抽到這一份試題,可能會當場放棄手術改良,選擇從醫械和治療方案下手。
不過。
對傅元魁而言,就是剛好撞進了他的舒適區。
畢竟業內沒有人不知道,常微罹如今在研的國家重點項目,正是“脊柱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
而這正是脊柱手術的集大成者。
也是難度頂尖的一類。
而傅元魁正好就是其中一個研發組組長……
若不是因為此次比賽是打亂了密封卷后隨機分發,眾人都會懷疑內幕。
而現在只能感慨一句——這特么走了什么狗運!
本來人就強。
還碰到了跟他研究領域有一定重合的題目……
簡直王炸!
此時,眾人突然覺得,或許最后這三人是順序排列的?
也許傅元魁才是真正的黑馬!
傅元魁第一、佟雪齡第二,許秋排名末尾?
……
此刻,傅元魁已經開始了自己的綜合展示。
由于時間倉促,這所謂的展示,自然不可能像一般的學術會議一樣圖文并茂。
更多的,是依賴于醫生的一張嘴。
因此,這對臺下眾人的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很多時候,有一點走神,可能都跟不上思路。
而且,像段順、梁杰、唐安這些人,要么是非臨床人士,要么是技術太低,所以如聽天書,昏昏欲睡。
但,聽在薛宏、譚步飛等人耳中,就又是另一番享受了。
此時的報告廳內,傅元魁的聲音依然在回蕩。
“這次的手術改良,我重點解決了三個問題。
“一是減少脊柱手術的創傷范圍并加快術后恢復。
“二是針對復雜脊柱畸形,提高術中矯正精度和穩定性。
“三則是在多節段融合手術中,降低鄰近節段退變的發生率……”
這三個問題,算是脊柱手術的老大難了。
尤其是第三個。
若是能降低臨近節段退變發生率,那么大量脊柱手術都能因此得到應用改良。
而很快,傅元魁就展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他給出的,正是“術中結合植釘精度的脊柱導航系統”法。
……
洋洋灑灑五分鐘,傅元魁的話語很密集,每一句話都是知識點,將此改良術剖析了個遍。
最后,他總結道:“如果應用改良方案進行三維建模和路徑規劃,椎弓根螺釘植入精度提高至99%以上,術中誤植率下降50%,而且植釘操作時間起碼縮短30%-40%!”
這個效果,讓在場醫生們驚嘆不已。
這豈不是說,手術時間能比傳統方式縮短差不多一個半小時?
而且因為精度高,術后的恢復速度也快,出院時間估計也縮短不少。
這種程度的手術改良,真是五個小時內給出的?
不對,傅元魁似乎只用了三個半小時來著……
眾人紛紛看向鄭酉。
下一刻,鄭酉的聲音響起:“傅元魁,手術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