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特么,是能用“雖然但是”來關聯的嗎。
就沒有一個是好消息!
……
許秋的治療方案講解很快結束。
而鄭酉再次宣布成績:“這一次治療方案,經過常微罹院士核驗,最終給出滿分。
“并且親自給出評語:‘數小時之功,盡善盡美可堪指南,為此次大賽最大貢獻之一’。”
這番話一出,臺下再次沸騰了。
滿分……在許秋身上,其實已經有點讓他們麻木了。
如今能挑撥他們閾值的,恐怕就只有院士的親自評價。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院士竟然給出了如此高的評價。
盡善盡美。
堪比一本臨床指南!
而且,最后這一句“最大貢獻”,更是直接確立了這一個治療方案的地位。
今天這一輪創新設計考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然而事實上,這場比賽本身是對整個醫學界發展有利的。
二十分以上的試題,里面的內容都已經有可取之處。
都能用在臨床上。
而超過三十分。
譬如傅元魁、佟雪齡。
他們兩人的答案,基本上已經能用了。
只需要略加完善就可以直接應用于臨床。
而許秋……
48、49、50都包圓了。
不敢想到底有多完美。
而常微罹院士的這一句評價,更是直接說明了其意義。
堪比指南!
這何止是應用于臨床。
簡直能直接作為一個嶄新的術式用在醫學領域了!
這一刻,眾人都有點懷疑人生。
我們是來比賽的。
能拿分就不錯了。
你許秋……直接就來這刷履歷來了?!
臥槽!
常院士隨便給了一道題,你就做出了一個堪比“臨床指南”一般完美的創新設計。
要是常院士把世界性難題“脊柱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也給做成考題,你怕不是也能當場給攻克了?!
……
這場考核,最終以許秋這番恐怖的表現收尾。
而鄭酉也在最后宣布道:“根據常院士指示。
“這次考核,多答者可參與多個項目的排名。
“接下來,我將公布各賽道的具體排名。
“手術改良組別。第一名,許秋。第四名,佟雪齡。第五名,傅元魁。
“治療方案改良組別。第一名,許秋。第四名,譚步飛……
“醫械改進組別。第一名,許秋。第四名……”
原本,報告廳內已經平靜了下來。
畢竟許秋的成績已經出來,應該沒什么值得震撼的了。
然而這一刻,鄭酉這不合常理的排名方式,又讓眾人驚愕地睜大了眼睛。
一群人面面相覷,表示無法理解。
“臥槽,怎么直接從第四名開始的?”
“我許爺一個人獨占三席?!”
“我以為傅元魁和佟雪齡的廝殺,沒想到真正的主角只有一個……”
“我還以為勢均力敵呢,沒想到說許醫生的屠殺!”
“原來其他人爭奪的都只是第四名而已!”
眾人只覺得開眼界了。
這種排名方式聞所未聞。
但,卻沒有人提出異議。
畢竟仔細想一想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