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把左右神經互換術帶回臨醫,然后交給省院!
如今,省院沒有能夠鎮院的技術。
正好就送來了左右神經互換術!
而此刻,常院士的府邸內。
常微罹一改昨日的沉郁,今天心情已經非常不錯。
笑話。
這點小事,根本不可能對他造成什么威脅。
一個電話就能解決。
不過即便如此,他眼神中還是藏著一絲絲難以消解的陰翳。
自從碰到了許秋,真是諸事不順……
好不容易看到一個符合自己脊柱內固定組要求的外科手,結果卻得不到!
不過好在,如今他也不擔心這個了。
“左右神經互換術,和我的脊柱內固定項目神經外科組的技術有相通之處……
“如果許秋真的能成功,那我可以不計前嫌,將他收入組中。
“即便許秋拒絕了,戴楠也沒法拒絕!”
許秋可以不在乎其他,一意孤行。
但戴楠沒辦法。
她背后有協和醫院。
協和培養了她這么多年,而一個成為院士、回報協和的機會就擺在面前,如果戴楠拒絕了,恐怕也會被人戳脊梁骨,戳一輩子。
而且,戴楠大概率也沒法再面對協和上下了。
這是協和長久以來給她的頂級待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手術若是出問題了,你許秋會立馬身敗名裂。
“而手術要是成功……這項技術立馬就會進入我的項目組。而我的脊柱內固定只要一完成,地位就不只是一個院士這么簡單了,而是真正不能動的學科奠基人!是全球脊柱外科第一人!”
常微罹心里有些激動。
他沒有想到,在許秋這么一個小小醫生身上,能看到自己往上爬的希望!
脊柱內固定術,他一個院士,都鉆研了十數年。
這是世界性難題。
是所有骨科、脊柱外科都難以攻破的禁區。
若是能成,重要性遠超左右神經互換術,在世界脊柱外科、骨科的歷史上留名都是必然的事情……
這一點,其實從只要項目成功,作為負責人之一的戴楠也能跟著晉升院士,就能看出來……
能造就院士的項目,又豈是這么簡單的?
“但愿你不要失敗,否則會死得很慘。”
常微罹閉上了眼睛,安心地等待著結果。
……
而此刻,協和手術大樓、神經外科實驗室。
一位位神外大佬相繼進入手術室。
來到里間后,他們都保持了緘默,且都默契地退到了一邊,等待著同一個人。
而這段時間,眾人也相互交流眼神,算是打招呼。
而如果申昆侖在這里,大概會震驚。
這件手術室,基本上匯聚了神經外科最頂尖的那一批人。
范鑫,軍醫醫院主任。在神經外科領域綜合評分107分,斷檔式領先第二名30分的神外大佬。
林柏舟,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主任。首創"雙鏡聯合腦干腫瘤切除術",五年內完成487臺四級腦干手術零死亡記錄,被sci稱為"腦干禁區突破手"。
蘇明玨,華山醫院國際腦科學中心主任。至今仍然保持單日完成7臺復雜腦血管搭橋手術的亞洲紀錄,他研發的"智能熒光導航系統"使動脈瘤夾閉精準度提升至99.3%,獲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金柳葉刀"終身成就獎……
甚至還有不少在教材里出現過的大佬。
這些人,平日里基本不可能一起出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