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像在臨床上已經運用了幾十年的成熟術式,幾十年臨床手術積累下來的最完美病例展示!
如果沒有圖片,他們可能真的會懷疑數據的真實性!
……
而隨著術后指標展示完成,所有人的心思已經完全被吸引了過來。
此刻再無一人言語。
沒有什么比病人的預后更能說明問題,更能代表手術的優越性。
此時,許秋將要講解的手術內容,對于眾人來說,已經算得上是“一字千金”的寶書了。
“……手術的具體步驟相當復雜,三言兩語講不通透,接下來我就講幾個技術關鍵點。
“譬如神經縫合時,為了做到精準神經束匹配,術中可以利用電刺激定位頸七神經的前股運動纖維,從而與與患側肌皮神經、正中神經運動束對接。
“另外神經移植的長度——健側頸七神經至患側靶點距離大于20cm時,必須聯合腓腸神經移植,而且每增加10cm,再生速度就會延遲一個半月……借此也可以對預后做出評估。
“術后的監測,最好配合神經誘導裝置一同進行。
“目前我們認為,術后每三個月進行一次高頻超聲測量神經再生速度,像彭月嬌,用上神經誘導裝置,她的再生速率可以達到每天2mm左右,而正常病例應該是1mm左右。
“此外尤其注意,六個月是一個時間節點!
“如若術后6月,tinel征依然未超過肘關節,此時必須警惕再生停滯,早日考慮做神經松解術……
“……”
報告廳內,鴉雀無聲。
只有許秋那平穩而篤定的手術講解與介紹。
一個小時后。
咔噠。
隨著許秋再次按動鼠標,課件終于來到最后一頁。
而此刻,畫面中只有唯一一張圖片。
圖片上是歪七扭八的字。
不過還是能辨認出內容——“謝謝許秋醫生,使我鏡下能逢生、掌中有乾坤!”
落款,是左右神經互換術首例病人,彭月嬌。
而看到這個字條,報告廳全場都沸騰了。
此時他們宛若看到了一個奇跡。
這簡單一行字帶來的轟動,甚至遠超當年楊萱的肺移植病例出現在胸外科領域。
“能寫字”,這個能力,已經超過了任何復雜的指標測試。
握力、對指能力、精細操控力、兩點觸控覺等等……各種肢體的能力綜合在一塊,才能變成普通人習以為常的“能寫字”。
而放在彭月嬌身上,卻無異于登月之后邁出的第一個腳步!
更何況,彭月嬌這幾個字還不簡單。
鏡、能、逢、等等……都是筆畫很多的難寫字!
然而在彭月嬌筆下,卻顯得相當輕巧。
此刻,就連已經知道課件內容的戴楠,也不由得興奮了起來。
這行字,在如今看來似乎只是平平無奇的病人恢復效果展示。
但往后的無數年,只要提及左右互換術,只要涉及到神經外科的重大歷史,這一張字條都會出現。
可能在教科書上,在醫學史中,在各種教案之內……
可以說,正是這一行字,宣示左右神經互換術徹底于臨床問世!
今日之后,這項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將得到完美證實,落地的速度,甚至比杜崇嵐那邊的序貫式雙肺移植還要快上無數倍!
畢竟。
序貫式雙肺移植,是打破之前的利益階層,重新劃分蛋糕。
阻攔重重。
而左右神經互換術,則是給一潭死水的神經外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蛋糕。
先入局者、推行最快者,就能占據最大的優勢!
沒有人會阻攔這一嶄新技術的普及,所有人都會抓住這彎道超車的機會,拼了命地將左右互換術引入自家醫院!
……
這場學術報告會,最終以全場轟動、整個神經外科震動而落幕。
報告會結束后,許秋一如往常,直接從后門繞出了研究所,把接待各種大佬的爛攤子交給戴楠來解決。
不過這一次,等他一路穿過工作通道,來到研究所之外時,卻看到了一個怎么也想不到的人。
而此刻,對方正站在遠處靜靜地等候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