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招募偏癱志愿者。
這個工作其實早在許秋確定要篩選飛刀醫生后就在進行了。
按理說,沒有省里面的推動,以臨醫的知名度,基本上不可能找來多少符合要求的病人。
就如之前的超級顯微手術。
若非與周景芝教授有關,令得王修文松了口,恐怕也難以在短短數天之內,就聚集幾十個完美適應手術的病人。
但這一就完全不一樣了。
許秋一場手術,就直接讓臨醫在“偏癱治療”這一賽道,瞬間變成了與協和同一檔次的存在。
在左右互換術面前,醫院之間的綜合實力差距甚至于短暫地被忽視了。
更準確來說,如今臨醫才是“偏癱治療”領域的第一院。
因而,這一次即便白云省什么也不做,甚至哪怕省內進行干涉,病人數量也不會少。
畢竟……
一個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影響健側肢體的手術,試一試能有什么損失?
賭贏了就是恢復自理能力、獲得良好的生存質量。
而即便真沒挽救另一側肢體,也不過和術前沒有太大區別。
……
至于這第二個安排,就是杜崇嵐這邊了。
不過,這兩天杜崇嵐先要重新適應臨醫這邊的手術管理機制、診療節奏,而且還要跟團隊進行新環境的磨合,所以短期內不會開展肺移植。
臨醫這邊要做的,就是盡可能騰出兩個專門的肺移植手術室,一個作為日常手術用,另一個則需要搭配教學功能。
以便許秋能夠隨時糾正杜崇嵐之前的手術慣性,盡早適應序貫式雙肺移植。
……
之后,還有更多細節。
比如二十位飛刀醫生的教學安排;湯姆森、威爾斯返回臨醫后,進一步的學術交流……
以及目前來說最重要的,寧氏集團與臨醫的試接觸。
此前,為了避免恒康醫藥暴雷、王修文一氣之下針對臨醫,從各個方面卡死臨醫的進藥渠道的可能性,許秋就已經在想辦法給臨醫找更多后路了。
而其中可行性最高的,自然就是借助寧氏集團的力量。
作為全國性巨頭,寧氏集團想要給一家醫院供藥,哪怕這家醫院在深山密林里也是輕而易舉。
不過,這并非臨醫和寧氏集團雙方都點頭就能做到的事情。
根據規定,公立醫療機構必須在省衛健委招標中標的企業中采購藥品。
而自行采購則屬于違規行為。
因而,臨醫不可能私底下接受寧氏集團的藥品。
但,“能不能”和“做不做得到”是兩個概念。
臨醫不需要真從寧氏集團手中拿藥。
只需要告訴王修文一個信號——脫離省內的強制采買,臨醫能過得更好!
這就像是“手里有劍,但我暫時不用”,只需要起到威懾作用就足夠了。
當然,這其中的各種彎彎繞繞與細節,許秋并不了解,就交給霍院長和寧氏集團的人接洽了。
“對了,許秋,我剛接到一個電話,也是找你的。”
而這時,霍仲言突然說道。
打給霍院長的?
許秋微微皺了皺眉。
能直接聯系到霍院長的,都不是一般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