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這話,沃森臉色瞬間鐵青。
他還要說些什么,但戴楠已經沒心思繼續待下去了。
都懶得和其余人客套,她就徑直離開了會議室。
隨著戴楠離開,房間里也終于出現了短暫的嘈雜。
鈴木健一郎走上前來,抱著胳膊道:“沃森教授,這戴楠真是井底之蛙。她以為她一個‘大夏神經第一刀’就能和你平起平坐了……簡直是可笑。”
“的確太自以為是……”
“偏癱一直是領域內的難題,國際平均有效率一直在百分之二徘徊……如果真的冒出一個有效率達到百分之三十的手術,那也只有沃森教授有可能拿出來了。”
“科研哪有什么天才,都是厚積薄發。除了霍普金斯醫院,我不相信還有另一處地方有資格誕生出頸七互換術!”
有了鈴木開頭,其余人都紛紛開口。
沃森聽著這些吹捧聲,心里總算是感到了些許愉悅。
這才是自己應該有的待遇。
而戴楠……簡直是無禮至極。
……
而等戴楠與霍普金斯方面談妥,商討中提到的各種協議也終于放了出去。
這時,外人才總算完全了解霍普金斯醫院來臨醫的始末。
國內的醫生都很是義憤填膺。
“臥槽,還要不要臉了,戴教授早幾年就已經在推進這個項目了,現在霍普金斯跑來冒領功勞了?”
“就離譜!咱神經外科還不容易有一項完全公開的技術可以學習,結果萬萬沒想到,創始人許秋醫生選擇無私共享,結果有人急了!”
“早知如此,許醫生不公開《技術要點》就好了,估計就不會有這檔子事……”
“那可不一定。頸七互換術的價值不可估量,不管許醫生公布與否,肯定都會被人給盯上……幸好許醫生之前選擇了提前公開,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到底是誰有問題!”
“……”
而相比于國內的憤憤不平,國際領域的聲音就更多更雜了。
“不可能有人如此無私,除非這項成果根本不是他的……我反而更相信是霍普金斯醫院研發出頸七互換術了。”
“沒錯。因為本就是剽竊的成果,所以一點也不心疼!換成我,如果是我費盡心思開創的技術,不趁機賺一個國際席位我都覺得虧了!”
“這可是成為醫療大鱷的機會,一個四十五歲一事無成的醫生會放過?”
不管這些聲音是真實想法,還是被買通了。
總之,如今沃森和霍普金斯反而有成為受害者的趨勢。
部分感性的人,甚至已經把霍普金斯這座神外領域的龐然大物,擬人成了任人欺凌的小姑娘,開始了網絡升堂斷案。
戴楠自然早有準備。
她不可能任由這種娛論被沃森完全掌控。
因此,也讓人把話題的重點往“真假創始人手術之爭”上引導。
這一操作的效果是顯著的。
大多數來吃這個醫學瓜的人,都是業內人士。
盡管醫務人員盲目起來和普通人沒什么兩樣。
但他們的關注點也有醫療工作者的獨特性。
譬如,相比于虛無縹緲的爭論,他們更在乎冰冷而精確的數據對比!
而“真假創始人手術之爭”,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渠道!
誰的手術做得好。
誰的病人恢復得更佳。
那么,誰就是真正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