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楠更相信是后者。
也是因此,她更加好奇,沃森拿出的頸七互換術究竟做出了何種改良……他就不怕瞎改改出大問題?
……
而在萬眾期待之下,沃森的頸七互換術終于開始了。
一上來,他就直接啟動了術中3d熒光導航。
正是之前他向臨醫要求的stryker的qevo系統。
此前,沃森團隊向臨醫提出的各種設備與器械算不上完全的刻意為難。
這些設備的確是他們需要的。
不過他們也很清楚臨醫根本沒能力配備,所以故意放出來惡心一手。
僅此而已。
至于臨醫無法提供,這個他們也早就做好了準備,私底下就已經在調運了。
除此之外,還有高場強術中mri、nimeclipse多模態監測等等……
而看著這一個個尖端設備出爐,直播間沸騰了。
這里面,還是有不少識貨的。
“竟然是術中3d熒光導航……這東西可以通過吲哚菁綠進行熒光顯影,實時顯示頸七神經根的血供和走行,不僅可以迅速定位頸七神經,還能夠避免誤傷周圍血管!”
“有了這玩意兒,找血管的難度直線下降。而且容錯率簡直是拉滿了!”
“高場強術中mri更牛逼,它可以提供亞毫米級神經束成像,輔助確認頸七神經根的解剖變異……對于普通手術來說,如果頸七神經根有分岔或者是融合,可能就要出大問題,但借助高場強術中核磁就能提前規避!”
而此時,霉醫研究院的保羅則給出了更精確的數據。
他臉上帶著笑容,道:“霍普金斯醫院利用這些技術來替代傳統的盲探分離,這至少可以將神經定位誤差從±2mm降至±0.5mm!
“而且,術中電生理刺激次數也會大幅度減少,少說能讓手術時間縮短百分之二十!”
常規手術需要兩小時。
而現在,沃森一個半小時或許就可以收尾!
這還只是這幾項技術合用的結果。
事實上,霍普金斯醫院做出了更多改良。
他們直接在許秋的頸七互換術的基礎上,借助《技術要點》得悉了大量的重要手術數據,隨后藉此搭建了智能神經電生理監測平臺!
這甚至可以讓沃森在術中即時判斷吻合神經的功能匹配度!
以及,動態預警神經牽拉損傷!
對于常規的術者而言。
他們不僅要評估神經的功能,而且還要提防各條神經可能發生的損傷。
但這些顧慮,在沃森手里全都不存在。
當然……
整個“保羅-沃森術式”中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
而是手術臺前的靈活機械臂。
這玩意兒還有另一個名字。
達芬奇sp單孔機器人!
而看到這一設備的瞬間,方具瞻的臉色直接就變了。
他整個人都處于極大的震驚之中,瞳孔收縮,道:“這玩意兒怎么會出現在霍普金斯醫院……”
達芬奇sp單孔機器人……擁有7自由度機械臂,可以完成精度達到零點一毫米的神經外膜縫合!
而如果再配上3d內鏡,這個數值甚至會更加恐怖。
理論上,甚至可以下探到零點零七毫米左右!
而這已經是超級顯微設備都做不到的極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