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sseel纖維蛋白密封劑。
它也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
生物膠。
而這,也是真正的殺手锏!
達芬奇機器人零點零七毫米的神經外膜技術已經很不可思議。
但在縫合領域,真正的縫合在于“不是縫合”!
就像打敗泡面的不是另一款更好吃的泡面,而是另一個領域的外賣……
超越縫合的,也并非更高超的縫合技術,而是已經凌駕于縫合技藝之上的生物膠!
這就像是針線縫衣服和502膠水黏合物體之間的差距。
前者只是用幾根線把兩端結構牽拉在一塊。
微觀層面來看,依然是斷裂的。
但,502膠水卻能讓α-氰基丙烯酸乙酯在水的作用下會發生聚合反應生成大分子固體,實現分子層面的黏合!
神經縫合也是如此。
即便許秋能做神經束膜縫合,但在生物膠面前,依然是不值一提!
許秋技藝再高超,其實也和裁縫縫衣服沒什么兩樣。
但生物膠在神經吻合中,卻發揮著502膠水一般的作用。
在物理層面。
它可以直接填充神經外膜間隙,防止軸突再生過程中瘢痕組織侵入。
并且形成機械障壁,減少吻合口處的各類滲漏。
譬如常見的腦脊液、組織液滲漏,都能通過生物膠的物理封閉作用預防。
而生理領域,它蘊含的纖維蛋白膠內部的pdgf可以讓軸突單天的再生速度提升0.5mm左右。
許秋的傳統縫合技藝再精湛,也不可能從縫合步驟開始就提升神經再生速度!
而且與此同時。
生物膠還能釋放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等,促進組織修復與愈合。
當然,生物膠跟502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最大的一點不同就在于,502膠體沒有任何延展性,但生物膠卻可以跟隨神經腫脹或是收縮,從而發生彈性形變。
這就可以避免傳統縫線造成的局部壓迫。
“沃森教授,tisseel纖維蛋白密封劑。”很快,團隊的護士就將早已備好的生物膠送來了。
聞言,沃森微微點頭。
隨后他開始修剪神經外膜,直到外膜平整后,才用生理鹽水沖去血凝塊。
“低能量雙極電凝。”
調整至低于15w后,沃森以電凝止血。
等止血完畢后,就是生物膠的涂布了。
這也是沃森首次在正兒八經的手術臺上運用生物膠。
不過,他的操作卻也算得上嫻熟。
畢竟沃森在實驗室還是進行過不少模擬的。
手術團隊當然也經過提前培訓。
此刻,手術助手已經用雙管注射器將纖維蛋白原和凝血酶混合,隨后按1:1同時覆蓋在神經吻合口處。
當然,“涂藥”這一步如果交由臨床醫生來執行的話,恐怕很難做到精準1:1覆蓋。
而且涂布厚度、均勻度都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