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目的,是實現脊髓損傷患者的運動信號跨損傷區傳導!
說人話就是,讓完全性截癱患者恢復自主行走能力!
許秋的頸七互換術,可以讓偏癱患者恢復癱瘓的一側肢體。
但腦脊柱重建術,則針對完全性截癱患者。
這可以說是完美的替代了。
雖說兩者是不同的疾病。
但從醫學意義上來說,顯然是腦脊柱重建術給患者帶來的福祉更大。
畢竟,偏癱患者再怎么樣,也還有一側肢體能用。
而像是完全性截癱患者,截癱平面以下完全廢棄,運動感覺功能完全喪失,大小便功能同樣也完全喪失……
若是能讓這類人重新行走,可比讓偏癱患者重新掌控一側軀體要震撼多了。
這等同于是讓斷肢之人重獲雙腿!
“這項技術,難道不比所謂的頸七互換術意義更重大?”
此時,保羅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若是拿出麻省總院的腦-脊柱神經環路重建術,那輕而易舉就能堵住悠悠眾口。
而且……
麻省總院、腦脊柱重建術。
這難道不比“臨醫、頸七互換術”聽起來更靠譜?
一家小醫院的小醫生拿出來的東西,怎么看都不像是靠譜的樣子。
但如果背后是麻省總院,那不用懷疑,這必然是一項注定影響整個神經外科格局的成果!
“幫我跟麻省總院的項目負責人約個時間,當面詳談。”保羅立馬安排道。
助理趕緊記了下來。
而保羅則繼續往下查看。
之后的項目,就有些乏善可陳了。
譬如,聯邦理工,拿出了“量子級聯激光顯微切除系統”。
這個項目就是利用飛秒級激光脈沖精確消融腫瘤細胞。
根據項目的說明,這項技術通過ai實時分析拉曼光譜區分腫瘤邊界,可以將膠質瘤全切率提升至92%,術中神經功能損傷率下降至3%。
還有加州大學的光遺傳學癲癇閉環調控裝置。
通過植入式光電極陣列結合閉環監測系統,在癲癇發作前兆期通過特定波長光照抑制異常放電。
而且這也是少有的有臨床試驗樣本數據的項目。
而根據臨床試驗顯示,其能將難治性癲癇發作頻率降低87%。
這一成果肯定有著巨大的意義。
不過可惜的是……
早在前幾年,這個裝置就已經在研,而且多次登上全霉神外年會的領獎臺了。
如今,只是將一個項目從90%的完成度,推進到98%而已。
相比之下,就遠不如很多項目從零到一的開創性重要了。
從總體來說,這些研究看上去相當高大上,但事實上,有不少都是冷飯新炒。
盡管保羅口口聲聲表示要支持“長彎慢”。
但事實上,他對這些需要漫長的研發周期、短期內無法實現的成果,還是相當不看好的。
畢竟。
他的任期一共就那么幾年。
連五年后的東西,保羅都不在乎。
還管它神經外科有沒有未來,幾十年甚至于數百年后才能實現的腦機接口?
當下能到自己口袋里的,才是最重要的項目。
至于后來?
交給后人來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