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直觀的對比。
魔都市肺科醫院,創造多個國內第一、國際第一,包括國內首創活體肺葉移植、國內首創肺移植同期聯合雙側肺減容手術、亞洲首創肺再移植等……
這家頂級肺移植專科醫院,一年的肺移植手術數量,也只有30例左右。
看起來不多。
但事實上,全國每年的肺移植臺數,其實也就四百例而已。
魔都市肺科醫院的30例,其實已經能排到全國前五了,屬于國內頂尖水平!
令其他醫院望塵莫及。
而許秋,一個人、一個星期,就能做5臺手術。
還是在教學手術的情況下。
這種手術頻率,可以說是極其夸張了。
要是保持這個效率,一年別說破一百例,就是年度手術臺數兩百例,都是輕輕松松。
而只要能達到年一百例肺移植手術,就基本上夠格問鼎全球肺移植中心了……
此刻,賴光圳等人愕然無比。
除了中日醫院等少數在肺移植領域擁有相當強勢地位的醫院,他們中的很多人,自家醫院一年可能就做個一兩臺肺移植……許秋一個人一個星期的成果,就可以頂得了他們全院一年了。
這么一對比,他們才發現許秋的可怕之處。
要知道,這還是在許秋沒有耽誤日常工作下,抽空做的手術而已。
如果讓許秋暫時放下頸七互換術等等,專心攻堅肺移植的臺數,恐怕會更加驚人。
當然,這是賴光圳等人萬萬不想看到的。
“許醫生。”
也是在這時,賴光圳突然開口了。
他仿佛是做出了某個決定,道:“肺移植轉運通道的話,我可以幫你上報給協和那邊,讓協和幫忙協調天都市內部的轉運……當然,不保證能成。”
畢竟賴光圳也只是個科室主任。
而協和過于龐大,不是他一個人能做主。
更主要的在于,天都市也不是協和一個人說了算而已。
哪怕是全國第一院,在天都這種地方,也不敢夸什么海口。
而聽到這話,其余人也是立馬反應了過來。
范鑫第二個發聲,道:“他協和沒個準信,但我可以在我們軍醫醫院做主。雖然我是神經外科教授,但在院里還是有幾分話語權的,這事我也幫許秋一把!”
林柏舟也當即道:“天壇醫院那邊,我可以協調。如果協和、軍醫醫院都沒問題的話,天都市這邊的器官轉運基本上就一路綠燈了。”
三家頂尖醫院加起來,的確可以應付絕大多數的情況了。
蘇明玨也當即道:“華山醫院也可以搭把手。魔都市內、過魔都的器官,直接借用我們華山醫院的醫療通道即可。”
隨著這幾人開口,其余人也頓時出言獻策。
在場的人本就是神經外科領域的專家、教授。
即便放眼全國,地位都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