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許醫生的頸七互換術和我們理解的頸七互換術,根本就是兩個東西!同樣一個步驟在他手里,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
“要不怎么許醫生是開山鼻祖呢?”
“難怪國外的霍普金斯醫院都不要臉想要過來搶,難怪就是全球頂尖術者沃森都灰溜溜地滾回去了,許醫生有這種技術,誰能比得上?”
“……說得好像咱能看得懂許醫生和沃森到底有多厲害一樣。反正我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臥槽牛逼!”
眾人唏噓不已。
而這時,突然有人一臉惋惜地道:“可惜,怎么練習頸七互換術,《技術要點》里面寫了。各種獨門技巧和經驗,許醫生也在教學手術和術后總結會教了……但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沒有許醫生在,我們沒法判斷自己練習的火候夠不夠,以及什么時候才有資格獨立開展手術……”
說白了,有教程書,但是沒有考核辦法。
就像是學生時期,需要用月考、期末考來檢測學習成果。
如今差的就是判斷頸七互換術學習進度的法子。
總不能用人命去測試?
因而,大概只有許秋才能做出評判了。
想到這,眾人的目光都不免匯聚向許秋。
看著正在與自家院長交談的許秋,三院一眾神外醫生目光中也是充滿了敬畏與崇拜。
而且同時,很多人內心都涌出一陣陣欣喜。
往后,三院就能和臨醫正式接觸了!
盡管許秋仍然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但至少,自家醫院也曾經給臨醫開辟肺移植科當過墊腳石,這拿出去也妥妥的“醫院核心競爭力”了。
那句話怎么說來著……
“被雄獅愛過的女人,怎么會看上野狗”——三院能有資格跟臨醫合作,光是逼格就已經被往上提了好幾個臺階!
……
隨著術后總結會結束,許秋這一次三院之行也算是徹底結束了。
三院院長再次表達感謝后,挽留道:“許醫生、霍院長、鄧主任,這次你們能把這個機會讓給我們,實在是三院的榮幸……要是不匆忙的話,不妨留下來吃個飯?”
霍仲言和鄧鐵同時看向許秋。
兩人都是官場內的人,對這種迎來送往都已經習慣了。
對方邀請,他們兩人參不參加都無所謂。
而三院院長這邊,盡管知道許秋向來不會摻和這種繁瑣的人際宴請,但心里清楚歸清楚,禮節性的詢問卻是不能落下的。
理所當然的,許秋搖了搖頭。
他坦誠地道:“這個星期耽誤了本院的太多日常工作,我必須要趕回去了。”
臨醫的正常運轉肯定是沒問題的。
但很多重要事務,譬如肺移植手術的繼續開展、頸七互換術的進修等,缺了許秋,根本就沒法推進。
前者還好。
畢竟杜崇嵐、宋成堂等人也在外面跑關系。
但頸七互換術就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往后拖延了。
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大概就是“分層考核”了。
這其實便是白嶼市第三醫院眾人期盼的“考核體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