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們去審查全球,而是全球都來接受我們的審查。”
許秋聲音平靜。
音量不高,但傳遍了會議室所有人的耳朵。
一時間,眾人都有些狐疑。
——審查全球,和全球來接受審查,這難道不是一個意思?
而就在這一刻,霍仲言像是意識到了什么,表情瞬間就凝固了。
賴光圳也是猛然間反應過來,他結結巴巴道:“你的意思是,不是像宋成堂教授一樣成立專家組主動前往各地考核,而是……讓醫生自己來臨醫?”
這話一出,會議室的氣氛更加凝滯了。
所有人此刻都是面面相覷。
想讓臨醫擁有考核資質就已經很離譜了。
但此時他們覺得……其實考核資質也不是不可以……
相比之下,眼下才是真的離譜!
全球來考?
別說是臨醫了,就是全國第一協和都沒有這么大能耐!
這會兒已經不是上面同不同意、能不能拿到資格了。
而是外人憑什么給臨醫這個面子?
“許醫生,宋成堂教授都不敢說要人去他們醫院接受肺移植考核……”賴光圳委婉地提醒了一句。
這話引得不少人點頭。
資質考核這東西,甭管是各種醫學操作證書,還是術式,基本上都是就近解決,最好就在本院完成。
而許秋卻要求想要考核的人都來臨醫……這太不切實際了。
“說起來,許醫生不如考慮組建臨醫自己的專家考核組,效仿宋成堂帶隊去各大醫院進行評估。”范鑫也說道。
此時拆屋效應算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了。
沒有人再覺得許秋的要求有多離譜,反而勸說“其實專家考核組也還行”……
不過許秋卻搖了搖頭。
他分析道:“頸七互換術和肺移植有本質上的不同。
“肺移植是尖端技術,背后依托于器官中心這一個龐大的體系,本身的手術難度就非常高,能掌握的人非常少。
“而且,想要申請肺移植資質考核,也要至少完成五例肺移植。
“重重因素綜合下來,宋教授平均一兩個月才會接到一次審核申請,專家考核組還算是能應付過來。
“但,頸七互換術推廣開來后,技術本身幾乎沒有門檻,這導致了醫生群體對‘分層考核’的需求很大。
“如果還采取上門考核的方式的話,別說是臨醫了,就是把白云省的神經外科醫生全部都算入專家考核組內,恐怕都不夠用……”
而事實上,實際情況比許秋描述得可能還要夸張。
自許秋公布《技術要點》的那一刻起,頸七互換術就已經是公開的知識了。
而且,術式本身對神經外科具備極強的革新意義,可以說學成一門技術,能同時輻射提升神經外科醫生的綜合能力。
這種情況下,頸七互換術可能就不是想不想學的問題了。
“被自愿”的情況將極其普遍。
屆時很有可能出現全院一起學習的盛況。
成立考核組……幾個考核組才能轉得過來?
這種情況,只有提高考核門檻,將臨醫設為唯一考點,才能解決。
畢竟,真能學成的醫生不會太多。
也只有這小部分人才愿意大費周章來臨醫求得一個認證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一點——閱卷老師!
在臨醫考核,就等于是有了許秋保障,最終的分數也會更加權威。
而這,是換到任何一個地方、換成任何一個醫生都無法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