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想了想,道:“那我也不怕,這些強盜敢打我們,我們當然要打回去,我長大了也要當兵打強盜。”
項少龍看他面無懼色,也是暗暗稱奇,心想:“這張力一看就不是個勇武之人,孩子長在這樣的貧民家庭卻能有如此勇氣,難道呂不韋和朱姬的基因就這么好,這孩子長在哪里都能出人頭地?”
項少龍一直認為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因為這能滿足他的八卦心里。
上流社會的花邊新聞一直是老百姓茶余飯后的重要談資,如果秦始皇的生父沒有異議,就是秦莊襄王子異,那歷史豈不是太無趣了。可如果是呂不韋,那就不同了。看著高高在上的秦王被人綠了,而呂不韋最后也被秦始皇干掉了,屌絲們的八卦之火還不迅速被點燃?一個有作為的君王干死個權臣,歷史上多了去了,沒什么可嘮的,可是兒子干掉老子,那就可以產生很多故事。
雖然無論這秦始皇的生父是誰,都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也與普通老百姓沒有一毛錢的關系,可還是被人們談論了兩千多年,而且依然樂此不疲。
秦始皇的生父之謎起源于司馬遷的《史記》,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與《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記載。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認為秦始皇的生父是子異,而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又認為是呂不韋。其實,子異從來就沒有懷疑過秦始皇不是自己的兒子,而王室也從來不曾拿秦始皇的血統問題做過文章。從呂不韋的角度來說,王室血統問題他避之唯恐不及,哪里還敢摻合其中。奇貨可居是因為子異血統純正,而擾亂王室血統只會讓他大禍臨頭。
可是,歷史的真相與項少龍無關,只是單純地覺得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會讓歷史變得更精彩。
書歸正傳,項少龍想和這家人先結個善緣,混個臉熟,以后有時間再與之慢慢相處,不怕拿不下這個大粗腿。可現在發現這孩子確實有過人之處,就靈機一動,產生了新的想法。
項少龍笑道:“那我這次豈不是耽誤你打強盜了?我這就要去與烏氏牧場的人匯合,一起去打仗。既然你這么厲害,敢不敢和我一起去,看看這燕人經不經得起你打?”
這小張政脖子一揚、胸脯一拔,道:“去就去,讓你看看我的厲害!”
張力在旁邊喝道:“小孩子懂什么打仗,別在這兒胡說八道。”
好不容易保住了這孩子,他居然自己還要往前沖,真是不知好歹。
轉頭對項少龍道:“讓恩公見笑了,小孩子沒輕沒重的,您別往心里去。”
項少龍笑容溫和,對張力道:“張家大哥,今天既然遇到了,也是咱們之間的緣分。我看這孩子資質不錯,與其留在這里當個農夫,不如隨我去搏個前程。我烏氏牧場兵強馬壯,自然不用一個孩子沖鋒陷陣,就讓他在后方干點力所能及的事,主要是可以近距離了解一下戰爭。如今兵荒馬亂,刀兵四起,哪里是樂土?無論誰勝誰負,到頭來倒霉的還是老百姓。既然如此,不如隨我去學文習武,將來也能做個人上人。”
張力的兩個兒子都死于戰爭,自然了解戰爭的殘酷,不愿讓這個兒子也去冒險。可是這個項少龍談吐不凡,儀表堂堂,怎么看都是個有本事的人。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嫌棄貧賤之人,居然主動提出要提攜這孩子,以后哪里還能遇到這種好事。這孩子的親生父母應該不是普通人,可是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回來再找這個孩子,而且遙遙無期。現在,眼前就有個好機會,不抓住就太可惜了。最好孩子的親生父母再也別出現,將來這孩子有了本事,自己老兩口也就能跟著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