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少龍只是有點兒遺憾,時間倉促,兵器并不是完全合手。雖說是長兵器,可還是覺得太短,不能完全發揮出鴛鴦陣的威力。這要是有時間真的打造幾把標準的狼筅、鏜鈀,完全復原鴛鴦陣,不知道會是怎樣的情景。
項少龍自己對這場戰爭還真有點兒期待。大規模的冷兵器戰爭,他從來沒經歷過。特種部隊的冷兵器更多是比普通刀劍還短的匕首。他苦練過刀術、劍術,長兵器雖然有所涉獵,可是實戰經驗就和沒有一樣。正要借著這次戰爭好好實戰一下,也為以后上戰場累積點兒經驗。
項少龍對著這些長兵器挑挑撿撿,都是普通士兵用的,真是太簡陋了,沒有一個能看得上眼。這要是有一把方天畫戟,自己再頂盔摜甲,騎上高頭大馬,那就非得打開城門讓自己出去沖殺一通,找找銀戟溫侯呂奉先的感覺。
最后無奈,只好挑了一桿長槍。
項少龍原來的苗刀就兼顧刀、槍的雙重特點,所以他對槍的熟悉程度要比其它的長兵器高一些。
他端詳著自己手里的長槍,木桿鐵頭,往自己身邊一戳,怎么看都顯得有點兒短,感覺自己的氣勢也有點上不來,暗想:“這也不像個上將軍啊?要不以后自己也量身定做一把長槍?”
隨后又挑了一把最強力的弓箭背在身上,給小張政挑了一把短劍,讓他感受一下武器和鋤頭的區別。
大戰在即,時間緊,任務重。陶方和項少龍詳細討論了一下關于這支隊伍的安排。
陶方現在非常倚重項少龍,就覺得他腦子里的東西很多,自己應該多往出掏掏,說不定這次大戰對自己來說還是個更大機遇。
刀劍無眼,戰爭無情,不只趙人守得艱難,燕人同樣攻得慘烈。
陶方的這支隊伍在戰場上顯得尤為突出,居然有守有攻,與燕人你來我往,并不是被動防御。殺敵多,傷亡少。隨著戰法的熟練,殺傷力的提高,陶方已經不安于老老實實防守了,出擊的次數越來越多,他要借此機會建功立業。而大家看到這支隊伍戰術先進,戰功顯著,其它的烏府家將也逐漸向陶方靠攏,陶方到最后居然掌握了大部分烏府家將的指揮權。
艱難地堅持了兩個多月,趙國的援軍終于趕到了。而燕人本就是強弩之末,援軍一到,hd之圍立解。燕人一潰千里,廉頗率軍更是直接反攻到了燕國境內。
hd之圍一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放下了心頭大石,長出了一口氣。除了那些有親人死于戰爭的人黯然神傷,默默舔著戰爭創口,像陶方這樣的,就是屬于從戰爭中獲利的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