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道:“少龍總是給寡人驚喜。比試前就說王翦將軍是難得一見的將才,要寡人無論如何要委以太傅之職。寡人一見王將軍就覺得少龍推薦的沒錯,心中喜歡。沒想到,還有這個驚喜等著我。”
眾人一聽,項少龍居然在比試前就如此推崇自己的對手,并直言秦王要委以重任,這是何等胸襟,軍方立刻對項少龍好感大增。軍方大佬對視了一眼,心中默契,要投桃報李。
王龁開口道:“大王,單單是少龍的這個發明就已經不是一般的軍功可以比擬的了。僅僅授予太傅之職怕不足以表彰少龍的功勞。”
秦王道:“正是。少龍才華過人,品性高潔,如不能得到重用,我大秦還如何招攬天下賢才?”
項少龍道:“大王,少龍愿往北疆,抵御匈奴,求大王成全。”
眾皆愕然,北疆艱苦,并不是一個好去處。
王龁問道:“以少龍的才華,留在咸陽榮華富貴唾手可得,為何還要去邊關受苦?”
項少龍道:“匈奴人兇殘成性,使我邊關百姓苦不堪言。而且匈奴逐漸變強大,一旦草原上出現一個統一的政權,必將成為我中原的心腹大患。我秦、趙、燕三國多年苦受匈奴之擾,修筑長城,勞民傷財,少龍不忍邊關百姓死于異族屠刀之下,請大王賜我邊關統兵之權,愿盡微薄之力保邊關平安。”
秦王動容道:“少龍仁厚,寡人實不忍少龍去邊關受苦。”
項少龍道:“大王,邊關于我是施展才華的舞臺,決戰匈奴是我一直的夢想。”
秦王道:“統兵作戰也并非要去北疆啊。我們與其它六國也是征伐不斷,少龍留在咸陽,并不缺少帶兵的機會。”
秦王現在極為看重項少龍,想將他留在身邊。
項少龍道:“六國在我眼里如冢中枯骨一般,短期內的戰爭不足以影響天下大勢,我大秦一統天下是遲早的事。匈奴則不同,解決匈奴只能在于軍事,在我眼里匈奴才是軍事上的頭等敵人。”
秦王聽項少龍直言秦國必將一統天下,心中高興,問道:“少龍這么看好我大秦能一統天下?匈奴只能用軍事,那其他六國莫非還有什么別的方法?”
項少龍道:“我大秦的強大是不言而喻的,但還沒有強大到能獨抗東方六國聯手的程度。一旦我大秦采取軍事行動,必將導致六國再次合縱,可是如果我大秦沒有軍事行動,則六國自己就會打起來,不斷內耗。趙國同樣承受著匈奴的威脅,消耗國力,且長平之戰后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法回復,再加上趙王昏庸,奸臣當道,不足為慮;魏國本有信陵君為一世豪杰,奈何與魏王間齷齪不斷,功高震主,為魏王所忌,必不會有好下場;齊國人喜空談,卻不喜征戰,下筆有千言,而胸中無一策,雖曾有田單之流,但積重難返;楚國空有富庶之名,民風糜爛,世家掌握政權,寒門人才流失,且在變革與守舊之間搖擺不定,浪費了大好的資源;燕、韓小國,不提也罷。我大秦大王賢明,將士用命,上下一心,試問,除了我大秦,還有何人有資格一統天下?現在六國合縱仍有實力與我大秦一較長短,既如此,便暫緩軍事行動,沒有了大秦給予的壓力,他們必會自相殘殺,我們再以經濟侵略的方式將天下財富吸入我大秦。而邊關之地正是練兵的好去處,如將我大秦的所有士兵,分批次送往邊關,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后,必能成為真正的虎狼之兵。隨著我大秦越來越富,六國國力越來越弱,此消彼長,待時機成熟必能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卷天下。匈奴因為落后的生活方式,不事生產,不通商業,卻劫掠成性,與我們之間唯有戰爭一途。”
項少龍一席長篇大論,令眾人茅塞頓開,沒想到他去邊關的背后還隱藏著如此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