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穆搖搖頭,道:“廉頗威望卓著,又領兵在外,身兼相國,大王根本就下不了決心殺他。”
項少龍想了想,道:“這好辦,我回去以后就把你們的留在秦國的太子送到廉頗那兒,到時候無論他反不反,這新趙王都得殺他。”
趙穆先是一喜,覺得這確實是個大好的機會,隨后就是一驚:“這項少龍好歹毒的心思,如果廉頗真的擁立太子謀反,即使被撲滅,我大趙也要損失慘重。如果他成功了,我更是沒有好下場。”
自己有心拒絕,可是又舍不得這個難得的機會,只能安慰自己:“我拒絕了,難道這項少龍就不會這么做嗎?只要我早做部署,一定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項少龍此舉,無論是趙穆還是這位新趙王,明知道他包藏禍心,可依然會被他牽著鼻子走,因為人性的自私,這就叫“陽謀”。
齊國來的是相國后勝。齊國最著名的人物是田單,可惜功高震主,齊王建公元前265年繼位,田單被迫入趙,最后老死在趙國。以后的齊國空有強國之名,在戰國時代徹底淪為龍套。齊國目前空談成風,似乎被當年的五國聯軍差點兒滅國給打怕了,不敢擴張,變成了動口不動手的角色。
后勝是齊王建的舅舅,齊王建繼位后,逼走田單,太后君王后攝政,因為秦國的遠交近攻政策,優先進攻趙、魏、韓,這段時間齊國得享太平。公元前249年,君王后去世,齊王建就封自己的舅舅后勝為相國,他對待秦國很謹慎,甚至是有點兒懼怕。
齊國雖然遠離秦國,可項少龍從沒有放松對齊國的謀劃。齊國自從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至齊桓公時,更是率先稱雄天下,四十年前甚至與秦并稱東西二帝,是僅次于秦的強國。
后勝沖著項少龍一抱拳,道:“久聞項將軍的大名。果然是儀表非凡,人才出眾。”態度很謙恭。
項少龍道:“相國的大名,我也是久仰。久聞齊國富強,稷下學宮,賢士過千,可謂群英薈萃,文風之盛,天下無出其右。劍圣曹秋道號稱天下第一,可惜緣鏗一面,有機會一定到齊國要游歷一番。”
后勝道:“能得項將軍看重,不勝榮幸,非常歡迎項將軍來臨淄做客。”
后勝對項少龍其實非常忌憚,眼看著秦國日漸強大,項少龍更是秦國的中流砥柱,以呂不韋的能力,尚且被壓制。
項少龍道:“相國是齊王的肱骨之臣,咱們有機會可要多親多近才是。”態度十分友善。
后勝得到了項少龍的善意,大喜。以項少龍的身份,放眼天下,能被他看重的也沒幾人,自己在六國中實在算不得什么要緊人物,名聲更是遠不如呂不韋和信陵君這等巨頭,能得項少龍的善意,頓時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后勝連忙一拱手,道:“將軍有暇,定要來臨淄做客。”
這后勝以外戚的身份被封為相國,本身實在不是什么人才,但卻很符合大秦的利益,項少龍非常愿意拉攏他。否則,如果此時的相國是田單,憑齊國的實力,會成為秦國的頭號大敵。
這個時代人才作用之大,難以想象,秦國因商鞅一人,一躍成為天下第一;齊國因田單一人成功復國;信陵君合縱東方諸國力抗強秦;趙國因李牧一人,而使秦國不敢妄動。他們真的能做到一個人代表一個國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