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問道:“那何人適合出使趙國啊?”
大家都瞅向項少龍,如果項少龍想去,那就算了,畢竟是人家出的計策,可如果項少龍不想去,那自己就可以爭取一下。
聽項少龍的意思,成功的機會極大,不費一兵一卒換五城,這種事得摻合一下,就算主意不是自己出的,但出使的功勞卻少不了。
項少龍也在心中糾結,這次出使是甘羅的成名之戰,十二歲拜上卿,古今未有。如果自己出使,那功勞就會落到自己頭上,這個機會到底讓還是不讓?
項少龍看了看呂不韋,一咬牙,道:“大王,臣保舉一人,可出使趙國。”
歷史上呂不韋都能推舉甘羅,自己的胸襟難道比不上呂不韋嗎?
眾人一聽,項少龍不想去,都豎起耳朵聽項少龍的意見。
秦王問道:“少龍覺得何人合適?”
項少龍道:“臣推舉太子身邊的伴讀,甘羅。”
“什么?”
這個建議太出乎秦王的意料了,在場的這些人只有秦王熟悉甘羅。雖然他也覺得甘羅聰慧過人,可是出使這么大的事,讓他去是不是太兒戲了。
秦王脫口道:“他才十二歲!”語氣中充滿了震驚。
眾人還在想“甘羅”是誰時,聽秦王說他才十二歲,頓時一片嘩然。
大家都覺得自己去功勞就像白撿的一樣,可是讓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去,卻容易把事情搞砸,不只無功,反而有過了。
文臣們都覺得這是從武將手里搶功勞的好機會,實在不忍心讓個十二歲的孩子,把這個大好的機會給浪費了,心里陰暗的就忍不住在想:“項少龍和這個甘羅是不是有仇啊?”
秦王問道:“甘羅是不是太小了?”
呂不韋也道:“十二歲?能擔負起出使趙國的重任嗎?”
項少龍道:“十二歲足夠了。大家可能不了解甘羅,他是甘茂的孫子。當年在大梁他來找我時,還不滿十歲,學識、氣度就已經不似個小孩子了。我把他推薦給了太子,和太子一起學習,這幾年更是迅速成長,出使趙國對他來說,沒有問題。有些人是不能以常理判斷的。當年hd被圍,燕人攻勢如潮,政太子也還不滿十歲,卻主動要隨我抵御外敵。當時他還只是個農家小子,卻有如此勇氣。非常之人當行非常之事,如果甘羅只是個普通少年,如何配做太子的伴讀,我也不會把他推薦給太子,我們不能簡單的以年齡來判斷成敗。”
秦王聽到項少龍夸獎太子,忍不住露出了微笑,細想想,這甘羅平時確實能言善辯,才思敏捷,出使趙國也沒什么。
項少龍也知道推薦個孩子讓秦王同意有點兒難,得先讓他高興,沒有什么能比夸自己的孩子,更能讓做父母的高興了。又用太子做為少年英才的典范,是面子也有了,里子也有了。
呂不韋看出項少龍這馬屁拍得高妙,覺得這項少龍太囂張了,問道:“讓個孩子去,豈不是讓趙國認為我大秦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