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齊國的地理位置,以后到底能獲利多少,后勝自己都不敢想象。他根本也沒想過這是秦國居心叵測,意圖收買自己,只當是項少龍與他兩個人的買賣,想要悶聲發大財。又或是他想到了,但裝作不知道。
后勝拍著胸脯保證:“左相大人放心,一切都包在我身上了。”
第二天,項少龍覲見齊王建,地點是桓公臺。
桓公臺是王殿區最宏偉的建筑組群,位于小城北部偏西處。距小城西墻只有八十余丈,是一座宏偉的高臺。這長方形的高臺南北長達二十五丈,東西二十許丈,高度則是五丈有余,其磅礴之勢可想而知。登上高臺,可俯瞰在桓公臺和金鑾殿間可容萬兵操演的大廣場。
桓公臺本身非常有特色,似若一座平頂的金字塔,臺頂有兩層,東、西、北三角陡斜,南面稍緩,建了登臺石階百多級,臺頂四周砌以灰磚矮花墻。臺頂中間再有一個高出五尺許的方形平臺,臺面鋪的是花紋方磚,典雅貴氣。
齊王建,三十多歲,身材中等,樣貌平凡,
禮儀過后,項少龍坐于齊王下首。
齊王建侃侃而言道:“自先王提出尊王攘夷,我大齊一直抱著匡天下、合諸侯之志。至貴國商君變法,我們齊秦兩國,隱為東西兩大國,合則有利,分則有害,其形勢顯而易見。”
項少龍道:“桓公內修政治、經濟,外治武備,一舉奠定齊國霸主地位,抗夷狄而救中原,善戰者不敗,功在社稷,我素來敬仰。齊國設稷下學宮,造就文化盛世,更為各國之首。少龍此來,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前來朝圣,齊國文風之盛,遠勝于大秦。我有意效仿稷下學宮,為我大秦辦學興教,特來取經,望大王能不吝賜教。”
齊王見項少龍態度謙遜,心中大喜。齊國自打險些被滅之后,心態立刻就點兒慫了,整天沉浸在往日的輝煌中,空談成風,怯于攻伐,面對強秦,愈發的畏懼。
項少龍有一搭沒一搭和齊王聊著,此時有一近臣,走上王臺,跪地把一個信簡呈上齊王,還說了幾句話。
齊王聽得臉露訝色,向項少龍望來道:“曹公說有帛信一封,請寡人轉交將軍。”
齊王使那內侍臣將信簡送到項少龍手上。
項少龍取出帛書看后,微笑道:“承曹公看得起,約末將三日后在稷下學宮的觀星臺切磋技藝,在下不勝榮幸。”
稷下劍圣曹秋道,項少龍是如雷貫耳,每一個習武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圖騰,曹秋道就是這個時代武者心目中圖騰式的人物。
如果是其他的高手向項少龍挑戰,項少龍根本就不用理會,身份就不過關。
項少龍身為左相、上將軍,還是太子太傅,不是什么人都能挑戰的。
但曹秋道不同,他屬于業內第一人,和其他所謂的高手有本質的不同,他可以完全無視其它的身份限制。文武第一,武無第二,在劍客這個行業里,他就是帝王,他的挑戰,項少龍必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