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太子沒有直接給出意見,而是開口向麃公問道:“如果我們要直接滅趙國,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麃公沉默,以秦國目前的國力想要滅趙國,很難。他們已經連續打了一年多了,將士疲憊,補給也緊張,更不用說還要防備合縱。一旦其他各國聯手,以秦國的疲憊之師,不是敵手。
麃公道:“沒有其它國家參戰,有滅趙國的希望。”
政太子問道:“如果其它國家再次合縱呢?”
麃公不言語了。
政太子明白了麃公的意思,道:“既然我們無力抵抗他們的聯合,戰爭可以停止了。如果我們繼續下去,必會促使他們聯合。如今燕國不愿面對我們的壓力而停戰,我們以后想聯燕攻趙也難了。但沒有了我們的壓力,燕趙之間只怕還是不會平靜。更何況魏國已滅,我們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強行滅趙,風險太大,不必急于一時,休養生息是當務之急,趙國可以緩緩圖之。”
秦王王看太子言之有理,很高興,什么也不如太子成才重要,道:“講得好!少龍意下如何?”
項少龍道:“我也同意太子的意見。只要趙國能拿出讓我們心動的利益,我們就退兵;如果他們舍不得,那就集中火力再咬下塊肉。開戰不易,趙國絕對要比我們更想停戰,總要讓趙國出點兒血才行。”
談判之事,項少龍沒有參與。最后秦取趙國閼與、轑陽、河間、安陽等邑,漳水流域盡為秦所有,秦國退兵。
趙國遷都代郡,為了離秦國遠點兒。
李牧是鋼鐵軍人,英勇無畏,堅決反對遷都,不愿意在秦國面前露怯。
可是趙王和趙穆、郭開被嚇破了膽,堅決要走,李牧也無可奈何,也使李牧與新趙王之間有了瑕隙。
還有一個停戰的原因是秦王的身體健康不好。
秦王才四十出頭,歷史上五年前就該去世了,可今世經項少龍提醒,他平穩的度過了這一劫。而且秦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都有長足的發展,國勢蒸蒸日上。秦王難免志得意滿,有些縱情聲色。
朱姬天生媚骨,旺盛,需索無度,秦王沒死,她可不敢養“小白臉兒”,就格外癡纏秦王。秦王意氣風發,不想墜了男人的尊嚴,甚至不惜服些虎狼之藥,再加上為國操勞,身體每況愈下。
項少龍每看秦王一次,都覺得他面色差一層,最后實在忍不住了,還是開口勸了勸秦王,保重身體。
秦王有些尷尬,對自己的私生活絕口不提,項少龍也不好深說,只說:太子年幼,還需要大王保駕護航。
秦王想了想,屏退左右,只留下項少龍。
項少龍很詫異,不知道秦王想和他說什么。
秦王道:“少龍,如今的朝堂之上,真正沒有私心的也就只有你一人了。萬一寡人有個不測,少龍可要全力輔佐、教導太子啊!”
項少龍大驚,這是有托孤之意,問道:“大王何出此言?大王春秋正盛,我大秦的局面更是喜人。大王保重身體,一定能成為我大秦有史以來最杰出的大王,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