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不知道是不是對長生太失望了,知道自己壽命有盡時,生活上開始轉向奢華。
于公元前212年開始修建阿房宮。
此時的秦朝不需要修建萬里長城,主要工程除了修建皇陵就是秦直道,而且在項少龍的關注下進行的有條不紊,不存在民力濫用的問題,國家一直很穩定。
突然開始修建純粹為了享樂的宮殿,而且皇陵的投入也加大,這是始皇帝心態的一種轉變。
始皇帝是一個很勤勉的皇帝,為國家日夜操勞,國家也發展的特別好。他開始想回報他有限的生命,這種轉變也在情理之中。
項少龍知道始皇帝不是個昏君,他既然做出了這種決定,必是想的十分清楚了,所以也就沒有開口規勸。
項少龍不出聲,可是有人出聲了,是大皇子扶蘇。
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從出生開始就注定不凡,文武雙全,有仁愛之心,愛護百姓,敢于直言。
扶蘇公子覺得單純為了自己享樂而大興土木,奴役百姓很不可取,這與修建直道的意義全然不同,不是仁君所為。
始皇帝當然知道這不是仁君所為,可是他為國家付出的心血之巨,換來國家空前強大,就不能犒勞一下自己嗎?這天下都是他的,修個宮殿怎么了,皇長子這是撕破臉皮來指責他,讓他顏面無存。
始皇帝大怒,把扶蘇派到了漠北苦寒之地、蒙恬的軍中作監軍,不得輕易回咸陽。
始皇帝怒而發配扶蘇,朝野震動。
扶蘇公子一直被認為是個皇位的直接繼承人,下一個皇帝,沒想到會在這個時候觸怒父皇,被貶到塞外受苦,那皇位繼承會不會出現變數?
扶蘇離開咸陽時,只有項少龍前去相送。
其實項少龍從未與扶蘇有過交往。二人身份都是貴不可言,過往太密怕引起始皇帝的忌諱。這是項少龍第一次主動見扶蘇。
咸陽城外,道邊長亭內,項少龍只帶了一個隨從,溫一壺清酒,靜靜地等著扶蘇公子。
扶蘇輕車從簡,孤孤單單地出了咸陽,看見道左的項少龍,也很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