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一身鎧甲,防御性極強,項羽也沒受傷。
這一身盔甲加上一百多斤的長槍,在馬上自然是無往不利,可是到了步下就顯得特別笨拙。
項少龍只穿了平時比武時的武士服,靈活性上不可同日而語。同時拔出“三棱軍刺”,緊靠項羽,以短擊長,刀尖兒始終不離項羽的面門。
項羽靠著胯下馬、掌中槍橫行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招式,可就是贏不了他。化繁為簡,以一把長槍破盡天下兵器,以不變應萬變。
而項少龍則是詭詐多智,見識廣博,能隨機應變,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每一次出手都考慮周全,兵刃、坐騎、環境,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這是他一路由弱小走向強大秘訣,步步為營,從不把自己放在強者的位置。
項少龍考慮到鎧甲的防御力,普通拳腳怕是難以傷到他,所以他一方面以刺刀猛刺,另一方面則多運用泰拳中膝、肘這樣大關節的重擊。
項羽向自己的陣營方向后退,邊撤邊想擺開長槍對敵。項少龍怕的就是他拉開架勢,發揮長槍的優勢,所以緊貼項羽,寸步不讓。
項羽也發現,霸王槍和鎧甲成為了他的累贅,笨拙的缺點被放大到了極致,脫鎧甲是來不及了,當機立斷,放棄長槍。
項羽知道,最大的威脅還是項少龍手中的刺刀,所以他全神貫注地盯著項少龍手中的刺刀,身上免不了的受了幾下重擊,項羽連連后退。
二人從馬上打到馬下,這種打斗前所未見,看得兩軍將士都目瞪口呆。與前兩天的劍客比武相比,這場比試更像街頭斗毆,畫風實在有些辣眼睛,根本配不上這兩個人的身份。天下間身份最高的兩個人,用最低端的手段決勝負。
楚軍看項羽完全處于下風,連連中招,而項少龍刀光閃閃,圍著項羽轉,保不齊什么時候就會來下狠的,焦急萬分。
大將龍且和季布催馬上前營救。
秦軍這邊是蒙恬率強弩營親自壓陣,一看楚軍那邊又上來人了,怕項少龍有閃失,也立刻沖上來保護項少龍。
項少龍看雙方都有人來了,知道是打不下去了,放棄項羽,在蒙恬的護衛下后撤,順手繳了項羽的霸王槍,成為了他的戰利品,烏騅馬則隨著項羽跑回了城池。
項羽起事以來,縱橫無敵,前兩日楚軍雖然連輸兩陣,可是因為對項羽有信心,所以軍心猶在,覺得只要項羽一出手,無論是誰,還不是手到擒來。沒想到今日項羽被打得如此狼狽,頓時出現了沮喪之氣。
秦軍則剛好相反,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還不是栽在了丞相大人的手里。以六十歲高齡,決戰疆場,力克敵首,一時被傳為美談,對項少龍的個人崇拜達到了頂峰。
回到軍營中,蒙恬大笑,道:“丞相大人,三戰三捷,敵軍士氣降到谷底,沒了項羽,他們就如土雞瓦狗一般,很快就能剿滅這支叛軍了。”
項少龍搖搖頭,道:“項羽看似狼狽,其實沒受什么傷。他年輕體健,又有重甲護身,挨了那么多下,我其實并不比她好多少,我現在也是渾身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