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道:“我原想讓你多練幾年再出師,但你自己急著想闖蕩江湖,為師也理解你的心情,為師當年也是這么過來的。你性格一向穩重、成熟,武功也有小成,增加江湖閱歷,也有利于武道的修煉。切記,江湖險惡,遇事多想想,不可魯莽,不要被人利用。”
謝遜其實還真不懼什么江湖險惡,他三世為人,既經歷過信息爆炸的大時代,又曾經周游列國,洞徹人心,又熟知本世界的劇情,哪會被計謀擊敗,他所慮的就是武功高手,口中稱是,道:“弟子謹記師父教誨。”
成昆道:“為師為你精心打造了一把兵器,你看看是否喜歡。”說著拿出一個巨大的盒子。
謝遜打開一看,是一把八尺長(據推測,元代一尺相當于現在34厘米)的雙頭狼牙棒。謝遜在手中一端,猶如神兵天降,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這是成昆為弟子精心設計的武器,雖然一直以來,謝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內功上,但一法通,萬法通,運勁之巧妙,存乎一心。
成昆考慮到這個弟子的身形、天賦,走的一定是剛猛路線,覺得這個狼牙棒最能發揮他的特點。
謝遜舞了幾下,招式雖然簡單,但還是虎虎生風,給人以勇不可擋的感覺,心中也很是喜歡,向師父道謝:“謝師父!”
這一年是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謝遜用一個大布袋套著狼牙棒,辭別父母和師父,離開了家門。
謝遜一路向西,他知道西域是自己發跡的地方,而且昆侖山中還有一場大機緣,《九陽真經》就在昆侖山中。這可是金庸武俠中的絕頂神功,現在還是無主的寶物,取它雖然有點兒麻煩,可也總比搶峨眉的倚天劍、闖少林的藏經閣要好的多。
《九陽真經》在昆侖山中有一個重要坐標,就是朱武連環莊。可惜謝遜在昆侖山轉了半年,也沒有找到這個莊子,看來是他來早了。這就使謝遜極為郁悶,明知山中有寶,卻無從查起。
好在他此行也是漫無目的,就決定用最笨的辦法,翻遍昆侖山,也不能錯過這本絕世秘籍。
一年多的時間,謝遜踏遍了大半個昆侖山。他想如果是自己,會在哪里建莊子,他要找找適合建莊子的地方,也許能有所幫助,可惜沒有什么收獲。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昆侖山里也是生機盎然,飛鳥走獸,花草樹木,讓謝遜心曠神怡。
這一年的時間,雖然沒有找到《九陽真經》,可昆侖山中的酷寒,對他的混元功大有裨益。一年來武功精進不少,比在家時進步要快。
這一日,謝遜正在烤一只野兔,香味兒撲鼻,忽然引來了幾只猴子。
看見猴子,謝遜心中一動,《九陽真經》在一只白猿腹中,那山谷之中就有很多猴子。自己在山中已經一年了,這才是第一次見到猴子,莫非那白猿就在附近?
謝遜不動聲色,觀察這些猴子。它們身形瘦小,圍在謝遜周圍的樹上,很畏懼謝遜龐大的身形,可看著香噴噴的兔肉,又舍不得離開。
謝遜微微一笑,撕下一支兔腿肉,扔了過去。
其中一只小猴子接住后,立刻就塞到嘴里,其它小猴子急了,都撲了過去。
謝遜連忙把剩下的兔腿肉都撕下來,全都扔了過去。
幾個小猴子紛紛接住,啃了起來。
看它們吃得起勁兒,謝遜就把剩下的肉都扔了過去。他就坐在那里,靜靜地看著。
這些小猴子很有靈性,也看出了謝遜的友好,吃過兔肉后,也不在懼怕他,試著向他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