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問道:“謝少俠此來有何貴干?”
謝遜道:“不敢當少俠之稱,謝遜表字退思,這次來武當山是專程拜見張真人。”
張三豐問道:“好,我就叫你退思。退思來見老道,可是有什么事嗎?”
謝遜道:“張真人學究天人,我心中于武學一道有很多困惑,特來請教。”
張三豐道:“請教不敢當,咱們互相印證好了。”
謝遜道:“那我就不拐彎抹角了。張真人,我悟出一套拳術,自覺和其它拳術有所不同,講究以柔克剛,可是我對道家沖虛圓通之道所知有限,特來請教張真人。”
張三豐笑了,以柔克剛是武當功夫的根本,自己讀道藏、觀山水,修文習武,以天地為師,融合《九陽真經》這等曠世絕學,悟道多年才領悟了以柔克剛的至理,這個年輕人才二十歲就敢口出狂言,這是可以開宗立派的架勢。
但張三豐不以為意,二十歲自創拳術,已經稱得上奇才,老道倒是不介意提攜一下后輩。
學武不易,練成高手更難,而要想自創也是難上加難。古往今來,能留下一招半式的,無一不是驚才絕艷之人。不是簡單的苦修,有天賦、夠堅韌就行,這需要通文明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張三豐微微一笑,道:“退思是想與老道印證一下拳術?”
謝遜道:“不敢和張真人動武,我只是想在真人面前演示一下,希望能得到真人的指正。”
張三豐笑道:“好,老道拭目以待。”
這個年輕人態度一直謙遜有禮,可骨子里的驕傲也是能感覺得到。
謝遜擺開太極拳的起手式,“野馬分鬃”、“白鶴亮翅”、“攬雀手”、“搬攔捶”、“如封似閉”、“單鞭”、“云手”,一招一式,緩緩而出。
張三豐只看了幾招,就心中大驚:“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思考,孜孜以求的拳術嗎?”
這拳術并不比武當拳法高明多少,可是意境卻遠在武當拳法之上。
張三豐目不轉睛,盯著謝遜。
太極拳取自太極陰陽理論,謝遜雖然不是道士,但當初在戰國推廣印刷術時,就曾出版過道家經典,他也跟著熟讀老莊,又得到過鄒衍關于陰陽五行學說的手記,再結合他在現代讀過的《太極拳論》,對太極拳有了更深刻的領悟。現在又得《九陽真經》,太極拳在他手上使出來,已經是一代宗師的風范了。
謝遜打得很慢,慢到讓人忘卻時間,昏昏欲睡,似靈動、似沉重,似流云、似鉛汞,似重如泰山、又似輕于鴻毛。
張三豐的三個弟子此時還不能領悟其中的要領,但張三豐卻看得異常精神。
謝遜的每一個招式,張三豐都看得如癡如醉,待謝遜收招,張三豐豁然開朗,欣然下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