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對謝遜道:“退思,我這幾個不成器的弟子人品、資質也還好,你不妨指點一二。你要是對我武當的什么功夫有興趣,也不必客氣,老道絕不藏私,這太極拳對我武當一脈意義重大,老道無以為報。”
謝遜道:“真人太客氣了,只看真人練這一趟拳,就知道,沒有我,這太極拳依然是真人的囊中之物。真人放心,這幾日我就與幾位賢弟互相印證武學。”
張三豐飄然而去。
謝遜也就留下來,與宋遠橋練武切磋,而俞蓮舟和俞岱巖就在旁邊看著、聽著。
宋遠橋是謙謙君子,對謝遜很尊重,太極拳的奧妙自己還無法領悟,但看師父的重視,就知道非比尋常,對謝遜雖然口稱“大哥”,卻不敢平輩論交。
張三豐這一閉關,就是三個月。三個月時間不算長,對于創造一門拳術當然不夠,但對于完善一門拳術,尤其還是張三豐早已經心有所感,終于被謝遜點破來說,三個月,差不多了。
謝遜在一段時間對宋遠橋細心指點,也從他那里學來了武當派的絕世輕功“梯云縱”。
張三豐一出關就叫來了謝遜,把自己整理的《太極拳經》交給謝遜參悟。
謝遜首先想到的卻是這本書價值連城,適合收藏,以后拍賣一定能買個好價錢。
謝遜拿著這本書仔細觀看,有不理解的,張三豐也仔細解釋甚至親自下場與謝遜放對,讓謝遜領悟得更加深刻。
得知謝遜學習了“梯云縱”,張三豐又親自為謝遜講解。
謝遜又在武當山住了多半年,這期間,張三豐又把《純陽無極功》拿出來授予謝遜。
《純陽無極功》是張三豐結合道門經典對《九陽真經》理解的升華,雖不如《九陽真經》博大,但更加精純。武當派不是沒有其他武功,可是和太極拳一比,有些拿不出手。
張三豐心胸豁達,沒有什么門戶之見,不是個敝帚自珍的人。現在也沒有完整的武當派架構,甚至沒有正式成立宗門。日后武當派名揚天下,行政上是靠宋遠橋出了大力,后來又是俞蓮舟接任掌門,張三豐只是作為武當派的圖騰供人膜拜。
張三豐的心胸讓謝遜大為佩服,自己是萬萬不及。謝遜就沒有將全本的《九陽真經》和盤托出的勇氣。
一來《九陽真經》干系重大,與張三豐又淵源很深,不好解釋如何落入己手,他也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有《九陽真經》;二來《純陽無極功》已經自成體系,多出很多張三豐自己的感悟,并不比《九陽真經》弱,還是武當武學的基礎,最適合武當的傳承。
不過謝遜雖不明言自己有《九陽真經》,但在研習《純陽無極功》時,還是把一些精要,化作自己對《純陽無極功》的理解,透露給了張三豐。
張三豐本想還謝遜的人情,才傳授《純陽無極功》,沒想到又從謝遜那里得到巨利,一時間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謝遜當然不會去練《純陽無極功》,但通過對它的研究,使自己對《九陽真經》的修習,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謝遜對武學一道想得很清楚,不能貪多。自己要盡可能地去了解,卻不能都下功夫去練。這次來武當山也是,他要明的是“理”,而不是要學“術”。殺人技法不過如此,謝遜要的是個人修為的精進。